注册

当张氏灯笼遇见深圳红立方 流光溢彩展现创意龙岗


来源:凤凰网广东综合

“秋灯一点映笼纱,好读楞严莫念家。能了诸缘如梦事,世间唯有妙莲花。”早在北宋年间,王安石就将灯笼与“梦”、“妙”等美好的意象联结

“秋灯一点映笼纱,好读楞严莫念家。能了诸缘如梦事,世间唯有妙莲花。”早在北宋年间,王安石就将灯笼与“梦”、“妙”等美好的意象联结在一起,而这等美妙的场景就展现在如今的龙岗。

龙岗,深圳户籍人口最大的行政区,不仅拥有绚丽的风光,同时也拥有历史悠久的文化。近年来,龙岗更是聚焦文化产业最前沿,探索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而龙岗人杰地灵,历史源远流长,非遗文化可谓繁荣昌盛。

为此,凤凰网广东携手中共深圳市龙岗区委宣传部共同发起“非遗艺术遇见最美龙岗”大型活动,邀请5位非遗传承人用作品呈现5个龙岗代表性建筑,并录制精美短视频,以非遗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再现龙岗“网红”地标的动人风采,同时展现非遗文化的传承精神。本期作品聚焦张氏传统灯笼制作技艺,带您走进“创意龙岗”。

“灯笼张” 始于兴宁 安于龙岗

龙岗80%户籍人口为客家人,而张氏传统灯笼制作技艺来源于广东省兴宁县,目前主要分布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据悉,张氏灯笼技艺已有百余年的流传历史,其主要特点是完全以手工方式生产、制作。灯笼产销量最大,远近最有口碑的当属村中的张氏家族,当时人们纷纷称张家为“灯笼张”。

据广东省灯笼文化非遗传承人张进枢介绍,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更是一种象征,一种文化符号。例如形式灯笼,往往是家族和身份的象征;宫灯,往往代表着婚礼和喜庆。中国灯笼多种多样,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造型各异的灯笼代表着中国人特有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情趣。

当张氏灯笼遇见深圳红立方 色彩瑰丽彰显活力龙岗

10月25日,在深圳·红立方举办的“非遗艺术遇见最美龙岗”启动仪式上,张氏灯笼传承人张进枢与台下观众密切互动,让每一位对张氏灯笼制作技艺有兴趣的观众都能得到收获。同时,张进枢还在现场带来了本次活动相对应地标红立方的非遗作品展示。

深圳·红立方位于龙岗区龙翔大道8028号,是一座集科技馆、青少年宫、公共艺术馆和城市规划馆为一体的建筑,未来,这里将成为具有前瞻性、亲民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既有国际视野又有地域特点的公共文化场馆群。据了解,“深圳·红立方”是龙岗区重点公共文化项目,也是深圳文化强市、文化惠民的重点工程”。深圳·红立方”于2009年启动选址,到2011年项目立项,再到2014年正式开工建设,经过近10年的筹备和建设,终于在2018年投入使用。

如今,红立方场馆已开放一年有余,这里早已成为龙岗最前卫的“网红打卡地”。每到周末,这里总是人来人往——有体验“月球跳”的小朋友,也有与“梦露”合影的时尚男女,还有前来聆听讲座、汲取知识的市民……多彩的红立方折射着新龙岗人多样化的生活,或许正是因此,主办方才将色彩瑰丽的张氏灯笼与时尚现代的深圳红立方联系到一起,希望能通过张氏灯笼表现红立方的创意、现代与活力。

据张进枢介绍,制作一个灯笼需要9个步骤,大致有选、晾、截、编、裱、画等。其中,裱灯笼最为讲究。制作者应先裱糊棉纱布,再黏贴二层做灯笼用的单光纸。裱糊棉纱布得先将稀释的浆糊,均匀的平刷在骨架表面,再将剪好的纱布轻附在灯架上,再用刷子沾浆糊刷平。

活动现场,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与家长们共同参与了手绘灯笼体验,孩子们积极参与,纷纷在灯笼上绘上了心中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龙岗的祝福。凤凰网广东观察到,本次展示的张氏灯笼成品由红、黄、绿、蓝、黑等多种颜色组成,与红立方的主题色——红色十分“合拍”。灯笼上的图案由龙岗标志性建筑——龙城广场上的巨龙,以及放风筝的孩子们组成,诙谐可爱。在阳光的映衬下,灯笼犹如一个色彩斑斓的热气球,镶嵌在蓝天和红立方之间,正如年轻活力的龙岗,充满着希望与向上“起飞”的冲劲。

今年年底,作为“非遗艺术遇见最美龙岗”活动的完美收官,凤凰网广东还将派专业摄影记者到五大地标拍摄实地图集、跟踪非遗创作过程,收集整理成富有收藏价值的【非遗艺术遇上最美龙岗】精彩图集一册。

[责任编辑:池婷]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