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GDI智库打造垃圾分类“广州范本”


来源:广州日报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GDI智库发布《广州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现状与未来发展调研报告》打造垃圾分类“广州范本”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11日,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发布《广州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现状与未来发展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广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的成效、经验和做法,深入分析尚存不足与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推动广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上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报告》调研范围涵盖广州市越秀、海珠、荔湾、天河、黄埔、番禺、南沙、白云、花都、从化和增城等区,调研对象包括政府相关部分负责人、企业单位、行业专家、物业管理人员、保洁员和居民等近百人,实地走访了17个街道、社区,并对广州居民开展问卷调查,调研深入、内容扎实,客观、详尽反映了广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现状。

01

政府实践:形成“广州特色”分类工作争当全国排头兵

作为国内第一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广州已逐步形成政策完善、机制健全、技术先进、全程闭环、共同参与的具有超大城市特点和广州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新格局,先后出台《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地方性法规,以及相配套的垃圾分类文件方案和指引文件,形成了“1+3+12”的垃圾分类政策法规体系,并发布《关于加强广州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广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建立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并召开联席会议。

据介绍,广州已在6992家机团单位、企事业单位推行强制分类,并在医疗、酒店、餐饮、外卖等行业推行强制分类,形成以麦当劳、肯德基等知名连锁快餐店,以及美团外卖平台、花园酒店等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等垃圾分类为样板的“广州做法”。同时,积极推进600个精准分类样板居住小区(社区)创建,推行农村垃圾分类的行政村增至572条,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50%,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增至50条。根据计划,到2020年底前,广州将建成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全市居住小区(社区)、城中村、农村行政村垃圾分类全覆盖,实现前端分类精准化、中端运输规范化、末端处置无害化、回收利用资源化。

02

企业参与:“互联网+”助力生活垃圾智能分类

作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地区企业主要以“互联网+垃圾分类”等创新方式,助力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分类工作。通过政府招标、物业对接的形式,企业在新式小区和机关单位固定地点放置智能回收设备,对可回收物的详细分类更便于市民操作,采用积分兑换制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励市民的参与积极性。

“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依托互联网技术、借助移动终端APP、微信社交软件等手段,采用线上交易、上门回收等形式,有效克服传统垃圾分类存在的分类意愿不强、回收单一和收集运输困难等问题,使垃圾分类回收朝着科学、智能、共赢的方向发展。“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属于正向激励机制,引导、激励居民通过实行垃圾分类获取积分,积分具有消费抵扣、服务优惠、礼品兑换、积分抽奖等功能。据介绍,目前广州智能垃圾分类主要模式包括“定时定点+大小回收点”“定点不定时”等,如“纳吉岛”“绿岛模式”“92回收”和“GSI城市驿站”等,成为高校、社区推进垃圾分类的补充。

03

“党建引领”:九万党员回社区带动垃圾分类工作新风尚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广州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发动全体党员回归社区参与社会服务,把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党建清单、纳入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的服务内容,协助开展推进楼道撤桶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加强日常分类投放指导和监督。

据介绍,目前全市已发动9万多党员干部回社区报到服务,带动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垃圾分类,涌现出越秀新河浦社区省直机关共建、天河省军区干休所军民融合、海珠党员“离桶近一点”破袋定投、花都花港社区“秀全大妈”志愿服务、从化西塘“美丽银行”等共建共治共享垃圾分类社区新模式。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促使全体干部职工自觉主动投入到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中,带动更多的市民群众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为广州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04

模式创新:率先推行“定时定点”和“两网融合”模式

广州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率先推进以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模式为主、多种分类投放模式并存的形式,以及“有效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覆盖的‘两网融合’”等模式,不断创新具有广州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1.“定时定点”模式

“定时定点”模式是指将四色垃圾分类桶设置在小区或社区的固定地点,只在固定的时间段开放,其余时间关闭。时间段的设置一般按照上下班时间设置,每个区会按照实际情况作不同调整。环卫人员不再上门收垃圾,改为定时定点回收居民投放的垃圾,并且现场对厨余垃圾进行二次精细分类,提高垃圾分类精确率。这种模式由广州率先推行、具有“广州特色”的模式不仅减少了垃圾投放硬件设施成本,同时,通过现场监督提高了居民垃圾分类的质量。

2.“两网融合”模式

“两网融合”是指供销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环卫系统垃圾收运网络”相衔接,街道回收板房由供销社运营,并提供规范的回收服务和有竞争力的回收价格。“两网融合”是广州市垃圾分类的特色模式之一,通过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覆盖,实现生活垃圾“大分流、细分类”。该模式下供销社网络可凭借规模化优势持续运转,环卫工人在规范化的系统运作下提高额外收入。

广州率先实行环卫收运系统与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截至目前,在全市规范建设改造各类再生资源回收点3845个,其中回收点2536个、回收板房(回收箱)892个、回收中转站353个、

[责任编辑:罗嘉铭]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