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珠海:营造碧水蓝天 答好绿色发展新考卷


来源:凤凰网广东综合

从拱北口岸向东眺望,雄伟的港珠澳大桥飞跨伶仃洋。而在不远处的情侣南路,原本的灌木被打开,营造出疏林草地的景观,市民和游客可以看到珠海美丽的岸线,这是描绘珠海生态环境之美的一个特写。

从拱北口岸向东眺望,雄伟的港珠澳大桥飞跨伶仃洋。而在不远处的情侣南路,原本的灌木被打开,营造出疏林草地的景观,市民和游客可以看到珠海美丽的岸线,这是描绘珠海生态环境之美的一个特写。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中国宜居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国字号荣誉,彰显了珠海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不断进步和成就。

10月25日,珠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永航进行专题调研时强调:“要以更大决心、更强信心、更有力举措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筑牢生态底盘,进一步擦亮生态环境这张最大的城市名片。”

开门见青山,推窗看碧海。举目满眼翠,低头花似锦。40年坚持生态立市,走绿色发展之路,珠海已成为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之城、幸福之城。优质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四季如春的城市绿化,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变得触手可及。

一条河流

浓缩城镇“表里”之变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表述温暖有力地道出了百姓心声。

珠海生态文明建设给市民生活带来的“获得感”随处可见,已然成为常态——颇具古典韵味的花岗岩石材栏杆、木结构的景观廊桥、淡灰色瓦顶的风雨亭尽显岭南风格。位于金湾区三灶镇的北排河已经成为居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可在几年前,北排河还是让当地居民避之不及的黑臭河。

北排河全长3.52公里,河面宽15到30米,贯穿三灶镇中心,其上游有村居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河,下游有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截污难度大,管网欠账多,是治理的难点所在。

对于水环境治理工作,珠海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郭永航书记上任尹始,就第一时间暗访黑臭水体,研究治水方案。彼时,他表示:“要痛下决心、铁腕整治,坚决打赢黑臭水体整治这场硬仗。”

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姚奕生也曾坦言:“治水没有捷径,就是要截污、纳管、建污水处理厂严打违法排污,实施生态补水,加快生态修复。”

优美的环境是提升三灶人居环境,改善三灶投资环境,吸引企业和高水平人才落户的必备条件,也是精细化管理和提升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

截污纳管,三灶镇对沿岸企业、村居、小区进行彻底摸底排查。沿岸线300米范围内的百余家企业全部接管纳入市政管网,解决了污水直排的问题。

建厂,三灶水质净化厂完成了二期提标改造,污水处理量提标到8万吨/日,已满足日常污水处理需要。

生态补水,三灶镇采用从大门口水道引水至北排河上游的方式对其进行生态补水,保证了水体的流动性和自净能力,也为打造水体景观提供了可能。

2018年,北排河水体实现不黑不臭的目标,目前整治已经进入“长治久清”阶段。

在三灶镇生活多年的居民郑超见证了北排河治理的变迁。在他印象中,曾经北排河两岸没有居民和商户愿意入住,如今环境好了,人气也渐渐兴旺。两岸的房屋以前再便宜也没人买,如今却是翻了几倍却买不到,“之前在此这举办的中秋花灯游园会有近万人次参加,当时特别热闹。”

污水治理,改变的不只是环境。从“岸绿到景美”,最终到“文化引领”,如今的北排河在城市建设中扮演更重要角色,成为优化软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阵地。

一个系统

构建环境监测“天网”

“这套系统实现了政府决策科学化、环境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金湾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韦洋说道。

韦局长口中这套颇为自豪的系统就是2018起试运行的金湾区挥发性有机物及恶臭气体污染物精准管控系统。

金湾区是工业企业集中区域,这区域聚集了制药、喷涂、新能源、化工、注塑、饲料、印制、电路板制造等多个行业,其生产过程都与VOCs排放有关。

据韦洋透露,2018年在珠海区域整体臭氧浓度比2017年升高的背景下,金湾区臭氧浓度比2017年大幅下降34%,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到94.3%,比2017年提升了9.7%。这些都离不开系统所发挥的功效。

据介绍,管控系统的建成实现了点(企业排放口)—线(企业厂界)—面(区域环境空气)三位一体相结合的实时监控,并与定点全天候监测和灵活走航监测相互补充,形成闭环管理,提高靶向治理效率。

由点到线、再到面,一张保卫金湾蓝天白云的“天网”铺开。

此外,系统的建成运行,使环保部门帮扶企业提升环境管理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金湾区内一家制药公司投入超过1000万元,全面升级新、旧厂区共6套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設施,并增加5个排污口监控设备,使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总量减排近90%。在负责人看来,“在线监控系统可以让我们根据数据找到精确的时间节点,倒推出哪个生产流程环节或者治理环节排放出了问题,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环保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9年5月,作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数字生态建设优秀案例,金湾区挥发性有机物及恶臭气体污染物精准管控系统参与了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一座口岸

展现粤澳环保合作模式之新

从港珠澳大桥向东眺望,拱北口岸的茂盛围一带,蜿蜒的水道绕城而过,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坐落于此。

就在不远处,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项目正在轰轰烈烈的动工,它不仅将以专用通道连接广珠城轨和规划中的澳门轻轨,同时会对珠澳两地的边界河——鸭涌河进行综合整治。

鸭涌河全长2.3公里,多年来淤泥淤积、杂草丛生,常有污水直排现象发生,由于协调工作量和难度大,即使一直以来两岸居民彻底整治鸭涌河的呼声很高,污染治理工作却迟迟未能启动。

“深化同香港、澳门生态环保合作,加强同邻近省份开展污染联防联治协作。”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视察广东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

在新通道项目提出之初,粤澳两地便借此契机将鸭涌河纳入新通道建设内容,专门成立粤澳工作小组,成员包括两地环保、水务、规划、边防、市政等部门,专题对接鸭涌河建设过程中有关方案、设计、施工以及后期运营管理等问题,拟将其打造成为一河两岸的生态景观长廊。

据介绍,鸭涌河综合整治工程在管理模式上采用了澳门出资,澳门方监管模式管理,珠海方予以认可和接收的方式。既创新粤澳合作模式,又提高了建设效率和质量。

负责施工的南粤集团工作人员周会峰表示,粤澳两地会共享水文水质实时数据,并联合对生态补水及水闸强排泵进行调度、合作对景观生态设施及河道水面进行管养,共同预防和应对突发水安全问题。

去年底,鸭涌河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在建的治理项目包括澳门出资的鸭涌河综合整治,珠海出资建设的鸭涌河生态补水工程,鸭涌河排水口截污工程等。目前上游段清淤工程已经完成,截污、水闸泵站工程正加快推进。预计全部工程将于2019年年底竣工。发生在鸭涌河的“模式之新”,将转变为粤澳两岸的“生态之新”,也在塑造着珠澳两地未来的“民生之新”。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站在建市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回望经济特区发展历程,珠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守护环境的理念方面,从来不曾动摇。面对新一轮发展,珠海市每一位市民都在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生态文明理念也逐渐塑造成珠海全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出品】凤凰新闻广东中心

【监制】彭谦

【统筹】羊庆丹

【作者】张子翔

【校对】李淑怡

[责任编辑:羊庆丹]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