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白蕉海鲈百亿产值跃迁路:桑基鱼塘掀起品质革命


来源:南方日报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著名作家汪曾祺曾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家乡高邮鸭蛋的偏爱。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著名作家汪曾祺曾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家乡高邮鸭蛋的偏爱。

与高邮咸鸭蛋一道,阳澄湖大闸蟹、五常大米、兰州百合、长白山人参和白蕉海鲈,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叫“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11月7日,“中国海鲈之都”授牌仪式暨广东省海鲈协会成立大会在珠海举办。数据显示,2018年,珠海市海鲈养殖面积3.1万亩,产值21亿元,产量约占全国海鲈养殖产量的50%、全省海鲈养殖产量的80%。其中,在主产区斗门白蕉镇,从鱼种、饲料到流通加工,再到技术服务配套,围绕“白蕉海鲈”所形成的全产业链,其产生的一二三产综合产值超过百亿元。

白蕉海鲈,这一十年前还不为人知的小品牌,是如何崛起为百亿级的区域公用品牌的?传统的桑基鱼塘深处,正在掀起怎样的品质革命?

“野蛮生长”遭遇价格滑坡

珠江三角洲西南端,终年热量丰富,水热同季,光照充足。独特的咸淡水资源,养出了肥美的海鲈,让“白蕉海鲈”成为珠海市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白蕉镇昭信村就是“白蕉海鲈”养殖最集中的地域。驱车进昭信村,可以看到连片的海鲈养殖塘,一台台增氧机不间断开着,在声声轰鸣中水浪翻滚。

此前,昭信村村民以种植水稻、甘蔗为主,一年到头辛苦劳作,但收入甚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因为海鲈养殖,不少村民盖新楼,开豪车,过上了好日子。村民林金华、陈明照、赵长杰等人是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村干部吴郁光说。

这样的说法得到了斗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孝雄的印证,他调研发现,“在海鲈养殖户中,有三分之一是企业及一些合作社,剩下的都是散户,昭信村里许多楼房都是靠养海鲈建起来的,村道上经常能看到奔跑、宝马、奥迪等豪车的身影。”

不过,尽管有着将近30年的海鲈养殖史,昭信村也名声在外,但却一度在养殖、加工、流通、发卖等环节没有任何一环的议价权。

“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高密度养殖、量长价跌的现象持久存在,可持续发展严重受限。”刘孝雄说,“摆在人们眼前的,是如何更好地规范养殖,讲好故事和可持续成长的问题。”

养殖户李长妹回忆,2012年“白蕉海鲈”就曾遭遇一次严重亏损,“由于鱼塘租金、饲料、电价等成本上涨,每斤海鲈的养殖成本达到7元左右,但塘口收购的价格却不到6元。”

“原因就在于一窝蜂地上,规模过度扩充,结果供过于求、价格下滑。”李长妹表示。

“农产品难卖、价格低廉是农业的主要问题,但同时市场上高品质农产品供不应求的问题更加凸显。”刘孝雄分析,要破解“白蕉海鲈”养殖户亏损的问题,必须从品牌和品质着手。

“没有品牌,农产品就无法实现从产业优势转换成市场价值;没有品牌,消费者面对优质产品也不识。所以,品牌是带动整合乡村产业发展的根本抓手,是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的金钥匙。”他说。

制定标准紧握行业话语权

于是,在珠海斗门,珠三角传统的桑基鱼塘,掀起了一场以质量和品牌为核心的品质革命。

“为了提升海鲈养殖质量,我们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开展规范化生产指导,并在白蕉镇和乾务镇选点开展‘白蕉海鲈’产物质量平安示范区和尺度化示范区。”斗门区农业生态园相关负责人说。

“农产品质量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斗门区委常委、斗门区农业生态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黄进说,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尤其是疫情疫病监测控制和质量安全追溯建设,“白蕉海鲈”实现了从农业化学投入品采购、储运、销售全链条可追溯,营造“白蕉海鲈”品牌化氛围。

“从海鲈等优势产业的发展来看,立标准、严执行,才能把行业定价权、话语权握在自己手里,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黄进说。

作为一个区域性公用品牌,政府部门将“白蕉海鲈”的质量载量权紧紧握在手里,并规定:养殖端向加工企业供应成品鱼,需要向企业提供检测报告。

在白蕉镇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几乎每天都有养殖户来此对养殖的“白蕉海鲈”进行包括呋喃、氯霉素、孔雀石绿等6项药残检测。“如果初检不合格,我们会上报给农业主管部门,对养殖户进行限制上市处理,为确保‘白蕉海鲈’的品质树立一道屏障。”检测站工作人员说。

与此同时,养殖户自主上市的海鲈也要受到市场监管,一旦检测不合格,则所有的鱼会被当场处理,并面临被追责的情况。

在广东仙泉湖水产连锁有限公司,通过“新型基地+专业养殖户+品牌连锁”模式养殖的每一条“白蕉海鲈”都有一个二维码,进入商超卖场的终端售价比市场均价高出2到3倍,“这是源于可追溯系统对品质的保证。”

“我们的鱼售价高,还卖得出去,不仅是因为美味,更是因为安全。”公司总经理蔡志莹强调说,市民通过扫描钉在鱼上的二维码,可以获取鱼塘养殖时是否投放过呋喃、氯霉素、孔雀石绿等多项指标,确保购买的水产品不含禁用药残。

在这一品质监控理念的实践下,“白蕉海鲈”形成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牵头的格局。与此同时,龙头企业广东强竞农业集团还投资3.5亿元建设了6000亩生态养殖基地,通过建立健全养殖标准,实现“有源可查、有源可溯”。

新技术赋能传统水产养殖

实际上,在“白蕉海鲈”迈向“百亿级”综合产值的道路上,并非只有政府和企业在单打独斗。

“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不是甩开农民和农业合作组织,而是要更好的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农业合作组织吸纳过来,拉着他们一起进入农业现代化进程。”黄进说,政府主导就是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提升产业质量,做区域公用品牌,在企业和农户做不好、做不了的事情上发力,让区域内的企业和农户受益。

在黄进看来,刚刚跻身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的“珠海市斗门区河口渔业研究所”,所做的事就是企业或农户不愿做,或者做不好的事。

实际上,斗门区河口渔业研究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以河口渔业为主题的研究所,拥有超过200多亩鱼塘、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在这里诞生的“河口区海鲈人工繁育技术”“禾虫人工室内繁育和生态养殖技术”和“海鲈活鱼运输技术”等多项技术成果已推广应用,成为国内领先的河口渔业“产学研”科技平台。

“目前,我们正在建设‘河口渔业示范区5G+渔业示范基地’,通过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传统水产养殖的生产、管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实现养殖环境的实时精准监测、实时预警、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金的优化调度等,为水产养殖智能化提供支撑,将推动传统渔业养殖模式和经营方式变革,形成新的水产养殖生态。”斗门区农业生态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突出现代渔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应用,斗门区还在不断提高渔业科技水平。其中,斗门区河口渔业研究所与众多科研院所和高校保持科研项目合作,自主养殖示范面积180亩,既有科研单位的研究特色,又拥有完备的一线生产条件。”刘孝雄说。

“产地名称是农产品区域品牌最重要的资产,是决定农产品品质特色的第一因素,是其最正宗的标志性、背书性证明。产品好,首先是因为产地好。这是同类产品无法模拟、不可替代的差异点。”黄进说,通过这样一条“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户参与、科技赋能”的探索,让“白蕉海鲈”产业聚力成势,有了进一步向上的可能。

[责任编辑:罗嘉铭]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