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凰访谈|杨沛儒:“人才港”+智慧校园,让人才汇聚佛山西站枢纽新城


来源:凤凰网广东综合

凤凰访谈特邀杨沛儒教授,围绕“智慧引领城市未来”这一主题,畅谈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发展前景。

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佛极点,将诞生一座“未来城”。

11月4日,2019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未来城市发展研讨会暨城市设计深化成果发布会在南海举办。会上发布了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智慧城市研究成果,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

凤凰访谈特邀请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设计学院教授、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智慧城市研究成果发布者杨沛儒教授,围绕“智慧引领城市未来”这一主题,畅谈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发展前景。

杨沛儒

凤凰访谈:未来智慧城市是发展的大趋势,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绿色科技等新概念应该如何落实到具体的城市建设环节?能否举个例子。

杨沛儒:我们拿智慧交通做例子,比如说1920年代美国福特推广Model-T汽车,以道路交通系统作为一种城市规划方式展开,使整个城市开始发生剧烈的变化,现代城市的样貌基本上是以此模型。

但是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开始讨论无人车、绿色出行、共享出行等等,这些将会革命性地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城市规划不再是以车、道路作为规划重点,而是变成以人为本、共享的方式,按需出行,这样将会完全地、根本地改变我们之前打造都市的方法。

所以我们刚好在历史变革的一个很令人振奋的时间点。我们怎么样重新通过佛山西站枢纽新城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来探讨一种新的模式,该怎么样来开展下一个100年。

多伦多水岸、香港东九龙,以及我跟山形博士参与的东京“浦和美园”里的三平方公里的智慧城市计划,这些地方都在思考怎么样来创造一个新的典范。南海跟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刚好跟大家的起跑点时间差不多,我们有许多别人不具有的条件和机会,比如说新的产业活力,政府的决策能力等,在这个地区怎么样把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创意工作场所等等这些不同的系统整合在一起,这是一个新的挑战。 

凤凰访谈(左二)

凤凰访谈:在全球化的脉络下,您认为未来城市的核心还会以传统的商业空间为主吗?功能性区划会有哪些改变或调整?

杨沛儒:商业空间还是一样很重要,但未来商业空间不再只是承担消费的功能,而是会有更多人与环境互动的机会。

智慧城市会带来很多新的机会,比如说即时讯息可以通过大数据或政府的平台推送到每个使用者的手机或者终端,由此可以得到迅速的反馈,城市也将会变成一个互动式空间,这将会是情境化的,包含许多应用场景。这是一个新的条件,以前的都市空间会关注商业成效或者物理环境的舒适与否,但是现在“以人为本”变成一个新的关注点,把使用者的需求和与环境的互动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整合在一起。

凤凰访谈:据了解,您对生态城市这方面有深入的研究,生态城市里面包括了很多不可控的水文因素在里面。在您看来,如何把生态城市这个概念融入到佛山西站枢纽城市建设当中,实现生态和城市的共生?

杨沛儒:生态的城市规划其中有一项就是景观生态的系统。国内规划的常见做法第一步就是先把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好,然后切割土地卖给开发商,这以道路交通为主导的架构跟以生态景观等作为架构是不太一样的。所以,如果采用生态的框架那在前期规划阶段就必须考虑未来的防灾,即在面对各种不可测风险的时候,怎么样能够让这个城市更具有弹性。

佛山西站枢纽城市建设里面还有一个新的项目——智慧系统,就是说不仅仅把绿色生态跟地形景观做好,还可以利用智慧系统在灾害来临的时候降低风险,这是生态城市跟智慧城市的一个界面。

杨沛儒为佛山西站枢纽新城题字

凤凰访谈:城市设计能否与智慧校园结合碰撞出新的火花,把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打造成广佛人才、信息、科技、资金和文化互动交流的极点?

杨沛儒:我脑中浮现了一个例子:荷兰的Eindhoven,也就是飞利浦电子研究和发展设施的基地。它本来是一个产业城市,跟我们南海狮山很像,产业如何向4.0转型,也就是我们在讲的智慧城市的最新产业模式,很多工厂或产业还停留在2.0或3.0,所强调的是Mass Production(大量制造),工厂的生产流程由系统去控制,而产业4.0有个根本的区别,那就是它不再是所谓的Mass Production(大量制造),而是Mass customization(大众客制),也就是说更多的多样性跟创意会从里面产生。

以荷兰Eindhoven作为例子,他们提的一个概念叫做BrainPort(人才港),怎么样通过人才港打造优质的环境,跟大学城做一个整合,让年轻人愿意搬到这边来,在这边能够创业,能够产生新的想法。所以在佛山西站枢纽新城这样一个新的模式里面打造优质的环境,让更多人才愿意搬到这里来,创造这样一个氛围很关键。

杨沛儒与凤凰访谈合影

凤凰访谈:回归到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智慧引领城市未来”,对您而言,智慧城市的定义是什么?

杨沛儒:我觉得有三点,一是以人为本,二是生态原则,三是如何用创新思维,特别是智慧系统来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凤凰网广东发自佛山

统筹:凤凰访谈团队陈润松、李绮彤、劳超华、刘嘉美、何嘉锋、黄恩宁、何超敏

 

[责任编辑:曾群善]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