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对话|熊培云:“局外知识分子”的寻美旅程


来源:凤凰网广东综合

7月13日下午,已经留起长发的熊培云来到位于罗湖区KKmall的言几又书店,与读者朋友们分享他的新书《寻美记》。

7月13日下午,已经留起长发的熊培云来到位于罗湖区KKmall的言几又书店,与读者朋友们分享他的新书《寻美记》。

活动现场布置了数十张椅子,却难以满足粉丝的热情,许多人甚至提前一个小时就来到会场,只为能有一个靠前的座位,“想近距离看看熊老师,也想与他合影。”有些读者甚至站着听完了全场。

现场图片

连日的奔波让熊培云有些许疲惫,但谈起在美国的所见所闻,谈起写作、旅行和故乡,他的话语里依然闪烁着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幸福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中不抱任何希望,“想到了就去做,不要被所谓‘希望’所拘束。”

一场“小路朝天”的旅程

2012年底,在教授政治传播学的课程的熊培云,收到了邀请,前往美国观摩总统选举。这次旅程给熊培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托马斯• 莫尔到拉里• 佩奇,从波士顿到西雅图,穿越几百年的时间,跨越数万公里的空间,既寻找自己,又寻找世间过往的荣光。

在书中,熊培云分析了托马斯• 莫尔等人的乌托邦思想与美国的隐秘联系,以及独立战争以来" 有污点的国父" 和普通民众在塑造美国时各自扮演的重要角色。

谈起那段经历,熊培云形容最初是懵懂的,不知道要去做什么。但到了现场之后,慢慢地就有了收获,“美国像是一个试验场,有种对于民主、发展,各式各样的试验,它才真正成为现在的模样。”

熊培云说,在美国的是行程漫无目的的穿行、无远弗届的游思以及随时切换的影像,这都使这本书更像一部文字版的公路电影。

“这是一场小路朝天的旅程。”熊培云说道。

他以自己到访过的美国十几座城市为主要线索;在时间上,既有对美国重大事件的历史回顾,又有赴美观察时的现场所感。他说自己喜欢与陌生人,甚至是意见不同者沟通,这样可以结识不同的人物,了解普通民众的想法,丰富自己的认知。“我希望作品会是理性与感性的平衡,经验与理论的平衡。”

对于小路朝天的含义,他解释道,大路朝天往往指许多人沿着同一条路、同一个方向前进,带有集体主义的色彩。而小路朝天,则更多的是个人主义。是让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选择自己要走的道路,探寻自己的目标。

“美国的形成,是每一个公民、每一个乡镇、每一个州,从小到大,汇聚在一起的过程,它本身具备着多样性。”熊培云如是说。

把故乡带到远方

在现场,熊培云谈起了故土和家乡,他说自己是一个乡土情节很重的人,想过永远在老家生活,甚至死后就葬在家乡的某一棵树下。

熊培云曾经将自己称为“故乡的囚徒”,这个比喻象征着他对于故乡既回不去、也出不来的窘境。

2011年,《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出版,熊培云在书中记录了一个村庄的命运,也在关于故乡的回忆里,点滴记叙了自己和身边人成长的故事。

几年后,他又将与故乡有千丝万缕关系的照片与文字合成一本《追故乡的人》,将镜头贴近乡村的大地,对准一个个物件,水井、池塘、电线杆、风车、磨盘。

故乡这个词,由近及远,由远及近,似乎有了更沉厚的内涵。

熊培云说,“李安在自己的电影里说,一个人只有离开故土才能够茁壮成长。”而他也逐渐发觉故乡不再是一个地理概念,它融入进了思想中,文字中,生活的地点,”

在访美的历程中,因为珍藏已久的“瓦尔登湖情结”,熊培云曾从波士顿坐上车,因为来到瓦尔登湖景区,探寻梭罗的痕迹。

回忆起在瓦尔登湖旁的情景,熊培云说自己忽然理解了那些移民的人,为何心中也会那样安宁,“把时空放的更宽,你会发现,一个人移民并不是背井离乡,而是把故乡的边界延伸,变得更大。”

“每个人都是故乡的一部分,当你走南闯北来到另外一个地点,其实也把故乡带到了那里。这不仅是地理层面,也是身为一个人的层面。”熊培云说道。

“我喜欢继续写作的荒谬”

熊培云在后记里写到,在美国的旅程是“一边叹息,一边寻找”。而在他看来,叹息是一种能力。

“一个人如果对世界茫然无知,随波逐流,庸庸碌碌,缺少对心中美好世界的图景,不会去思考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那会进入一个没有叹息的世界。”熊培云说道,“没有叹息的世界是悲伤的。”

而在对美好的追求中,熊培云盼望着他的作品可以和他的生命一样真实地生长。

熊培云说,对于作者而言,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条分界线。在那里旧我正式消亡,新我正在生长,直到下一部作品问世。“写书是不停思考的过程,在这期间,思想的深度和宽度不断拓展,新我也成长起来。”

作为一名时代观察者,熊培云评价自己为“局外知识分子”:“我更需要提供给社会的是理性的思考,而不是具体的参与到某件事中。最重要的行动就是思考本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对社会生活的参与。”

活动现场的墙壁上,有一句话“保持出走的力量”,这也引起了熊培云的注意。对他而言,下一段旅程也许就要出发,继续写作,也会考虑恢复时评,有关牛津访学期间的观察笔记以及构思与想象也需要整理出来。他说,始于热爱,终于沉思,这是他的日常。明知很多事情是无意义的,却也因为受着美的激情驱使而乐此不疲。

在《寻美记》的后记里,他套用诗人辛波斯卡的话,“我喜欢继续写作的荒谬,胜于不继续写作的荒谬。”

现场图片

[责任编辑:张子翔]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