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助力湾区互联互通 降低珠江口通航风险


来源:凤凰网广东综合

6月20日,在珠江口的担杆水道上,一艘长23.8米,宽8米,灯高10米,设计吃水1.7米、采用国产北斗航标遥测遥控设备的大型灯船正进行投放作业。随着该大型灯船的成功投放,将有效地降低珠江口担杆水道东向交通流通航环境复杂、船舶航行无序的风险。

6月20日,在珠江口的担杆水道上,一艘长23.8米,宽8米,灯高10米,设计吃水1.7米、采用国产北斗航标遥测遥控设备的大型灯船正进行投放作业。随着该大型灯船的成功投放,将有效地降低珠江口担杆水道东向交通流通航环境复杂、船舶航行无序的风险。

这是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又一有力举措,也是该中心积极探索解决珠江口水域通航管理难题,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海上“安全港湾”、为粤港澳大湾区营造良好的水上交通安全环境的点睛之笔。

航标工人进行航标投放作业

投放大型灯船助力大湾区互联互通

重约9.8吨的灯船OA锚被投放至30米海底,数名熟手的航标工对灯船进行卸扣、焊接、锁锚,吊机、绞盘、拖轮、海巡船交替作业……当天的灯船投放现场,海况良好,随着电焊工焊好最后一个卸扣保险销,灯船的投放工作宣告完成,随船航标工马上进行灯船效能测试。

据凤凰网广东获悉,该灯船是钢制焊接、单壳单甲板,舭部设有舭龙骨,配备有雷达应答器、航标AIS终端、北斗航标遥测遥控装置等助航设施。其成功投放将极大地改善担杆水道的通航环境,降低航运风险,船舶通航也将更加有序,通行效率大为提高,也能有效避免重大事故导致封航等影响港口生产的事件发生,加快港口货物的流通,促进货物吞吐量的增加,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和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海巡171”船拖带灯船

全国通航环境最复杂水域之一

珠江口是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航运水域,也是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通航密度最高、通航环境最复杂和通航安全保障压力最大的水域之一。四通八达的国内、国际航线各种船舶流交汇于珠江口担杆水道东段后,经担杆水道西段分流至珠江口内各港口及香港维多利亚港,形成了密集的东向船舶交通流。日均流量可达217艘次,高峰流量可达250艘次。

“这里能投放10米高的大型灯船真是太好了,以后这个航段肯定将变得更加安全。”今年47岁,来自中远海运船员管理公司广州分公司的船长邓炯经常途经担杆水道往返广州与香港,在看到灯船投放后他非常兴奋,他说道,“由于通航条件比较复杂,目前这里设置的3米高浮标助航效果有限,而10米大型灯船的作用就将实用得多。”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呼唤助航新需求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航标处副处长张海波表示,珠江口水域船运交通流量特别大,再加上船舶大型化、高速化以及油品和危险品运输船舶带来的海上污染的潜在风险呈现上升态势,“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建设,大湾区九市的互联互通对水上交通运输的安全需求迫切,这些都对新时代水上交通维护、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张海波介绍,自2000年以来,海事主管部门不断加强对珠江口水域航行秩序的服务和监督。根据2015年交通运输部批准修订的珠江口水域船舶定制线规定,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航标处在担杆水道设置了一座临时灯浮,但由于灯浮尺寸较小,目视效果不佳,缺乏雷达应答器、航标AIS终端、北斗航标遥测遥控装置等,导助航效能打了折扣。“为提升航标助航效能,需要将临时灯浮更换为更醒目的实体灯船,才能助力船舶安全航行,进一步降低船舶碰撞事故。”

灯船顺利投放

凤凰网广东了解到,截止2018年底,我国航海保障中心共有灯船20艘,北方海区5艘,东海海区10艘,南海海区5艘。其中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航标处目前拥有莲花山灯船、马友石灯船及桂山北灯船,湛江航标处拥有东海岛灯船和湛江港灯船。

国产北斗系统覆盖大湾区主要航道

此次担杆水道灯船的最大亮点是航标AIS终端、航标遥测遥控装置采用了国产的北斗系统。今年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还将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主要航道航标北斗遥测覆盖率达到100%的建设目标。

“北斗定位系统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定位系统,目前已实现全球定位,能助力航保部门对航标定位。”张海波介绍,目前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的航标遥测有七成以上使用GPS定位,其定位精准度容易受天气和位置的影响。“此次灯船投放使用北斗系统既着眼于航标遥测遥控装备国产化,能够有效避免对GPS定位的长期依赖,也能更加有力地保障航行安全和水上活动。”

张海波介绍,按照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关于航标提升北斗遥测覆盖率的统一部署,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已建设北斗数据接收中心1座,已使用北斗航标遥测遥控设备575台,两年内将覆盖粤港澳大湾区主要航道。

通讯员:吴坚

来源:南海航海保障中心

[责任编辑:周婉仪]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