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光大集团与中国航天科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来源:凤凰网广东综合

4月2日,光大集团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航天科工”)在航天科工大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光大集团与中国航天科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4月2日,光大集团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航天科工”)在航天科工大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鹏,集团高管、董事会秘书叶振勇;中国航天科工党组书记、董事长高红卫,办公厅主任舒金龙等见证签约。光大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蔡允革,中国航天科工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刘传东代表双方签约。

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优势互补、友好合作、协同创新、互利共赢”的基础上,遵循市场化、国际化原则,在综合金融、军民融合、航天产业、生态环保、文化旅游、医疗健康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各种层次的深入合作,为践行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做出更大贡献,实现双方高质量发展。

签约仪式前,双方进行了友好会谈。

会谈在轻松、亲切的气氛中进行。李晓鹏介绍了光大集团的历史沿革和目前的转型发展状况。他表示,中国航天科工是一家令人尊敬的企业,旗下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及其应用生态等产业走在行业前列;以市场化为导向成立孵化基金、支持内部员工“在岗创新、在职创业”,这些做法值得光大学习借鉴。光大集团与中国航天科工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产业互补性明显,合作潜力巨大,建议双方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合作规模、增加合作深度、拓展创新合作领域,搭建“1+3+1”合作框架。“1”即全面加强金融合作,推进“商行+投行+投资”综合金融服务合作,在存款、发债、供应链融资、集团授信、支付结算、同业、投行、产业基金等领域加大传统业务合作规模,拓展创新业务合作领域。“3”即全面深化双方在科技创新、文旅健康、环保这三个实体产业领域的合作。在科技创新领域,光大愿发挥旗下云缴费平台优势,与航天云网、航天信息展开合作,吸引内外部伙伴加入,推进“产品合作+业务系统合作+资本合作”的合作模式,从“云缴费”迈向“云生活”;围绕航天云网平台,光大银行提供“线上开立企业账户”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好实体经济;发挥光大旗下特斯联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领域优势,深化双方在智慧城市等领域合作。在文旅健康领域,发挥双方在健康产业领域优势,打造“光大好心脏”,利用资本合作等形式在健康、养老等领域打造一批优秀产业;发挥双方优势,在文旅、会展等领域展开合作。在生态环保领域,发挥彼此优势,在垃圾焚烧、水务、土壤修复等方面进行合作。另外一个“1”即光大愿发挥金控集团综合经营优势,体现央企责任,为中国航天科工大国工匠提供优惠的“大国工匠服务包”,为中国航天科工员工提供优质的金融、健康、文旅等服务。期待双方深化传统合作,探索新的合作形式,实现共同发展。

高红卫欢迎李晓鹏一行的到访,感谢光大长期以来对中国航天科工发展的支持。他介绍了中国航天科工的发展历史以及经营状况,表示,中国航天科工凭借专业领域的技术优势,在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智慧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军民结合高技术产品。倾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及其应用生态,为我国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公共服务。持续积极推动国际化经营高质量发展,主动走出去,拓展发展市场,通过战略合作、境外收并购等,在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和欧洲、非洲的多个国家实施一系列国际化经营项目,2018年,集团公司国际化经营成绩显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各项工作呈现积极发展态势。中国航天科工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开展内部“双创”,激发员工创新精神,推动自身转型升级、二次创业向纵深发展;努力吸引外部合作伙伴,广泛集聚社会“双创”企业和项目,打造分享型经济发展新生态。中国航天科工愿与光大集团在继续深化传统合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合作形式,李晓鹏董事长提出的“1+3+1”合作框架务实可行,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双方在综合金融、创新产业、实体产业等多个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中国航天科工愿发挥自身在环保、航天云网、航天信息、资产公司、财务公司、普惠金融、航天“三大三小”国产化信息技术产品等领域的优势,与光大集团在相关领域拓展合作,开发创新产品,实现互利共赢。另外,中国航天科工愿与光大集团交流内部“双创”合作经验,举办各种形式活动,推动双方创新发展。建议会后双方迅速成立各合作领域对接团队,推进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落地实施。

光大集团总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光大保险、光大金控、中青旅控股、嘉事堂、光大云缴费相关负责人;中国航天科工总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航天信息、航天云网、航天医科、财务公司、资产公司、航天系统公司相关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

延伸阅读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航天科工”)是战略性、高科技、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第七机械工业部(1981年9月第八机械工业部并入)、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历史沿革。1999年7月成立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2001年7月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2017年11月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现由总部、6个研究院、17个全资或控股公司及直属单位构成。境内共有500余户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现有员工15万余人,拥有包括8名两院院士、200余名国家级科技英才在内的一大批知名专家和学者,素质高、年纪轻的科技人员已成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的主体。近年来,中国航天科工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守“不服输、敢创新、顾大局、讲协同、重实干、比贡献”的精神禀赋,持续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连续11年在国资委公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位列A级,连续3个任期荣获“业绩优秀企业奖”,连续3个任期荣获“科技创新企业奖”,列《财富》世界500强第346位、中国企业500强第79位、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45位,荣获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及多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来源:光大银行官网

[责任编辑:程茜]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