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富民先“富脑袋” 肇庆大学生村官梁浩亮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来源:南方新闻网

梁浩亮,是肇庆市德庆县德城街道登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80后”村干部。2013年,他被选聘为德庆县大学生村官,6年后他成为全县同期村官中唯一扎根基层的。鞋面上沾着黄泥的梁浩亮看上去干练十足,在河堤滩涂地跟菜农聊了一会天后,他又赶到农贸市场转了一圈。今年是德庆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年,他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解决散种菜农的“肚子”和城区市容市貌的“面子”上。

大学生村官阿亮的“富民经”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增强“四力”,是新闻工作者的新使命。我们要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在增强“四力”中着力锤炼优良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一步转作风、改文风,增强新闻报道亲和力吸引力。

“阿亮,县里开始了新一轮‘创文’,以后我们卖菜可就难了。”70岁的张婆婆在河堤滩涂开辟出菜地,平时找个小角落卖些时令蔬菜,回头客不少。

“城东农贸市场外围正在搭临棚,大家以后都去那里集中摆摊。”

“谢谢你,阿亮!帮大家解决了大问题。”

村民口中的“阿亮”,叫梁浩亮,是肇庆市德庆县德城街道登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80后”村干部。2013年,他被选聘为德庆县大学生村官,6年后他成为全县同期村官中唯一扎根基层的。鞋面上沾着黄泥的梁浩亮看上去干练十足,在河堤滩涂地跟菜农聊了一会天后,他又赶到农贸市场转了一圈。今年是德庆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年,他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解决散种菜农的“肚子”和城区市容市貌的“面子”上。

梁浩亮正在了解村中贫困户的需求与近况。来源:南方plus

真诚不摆花架子

在成为大学生村官之前,梁浩亮在登云村城东农贸市场当了4年的市场经理。这段经历,让刚走出校门的梁浩亮,有了“跟阿叔阿婆打交道”的能力。

时间回到2009年,为改善德庆县城周边环境,登云村翻新了城东农贸市场,但习惯摆路边摊的商贩对此并不乐意。尴尬之下,学历最高的梁浩亮被市场管理处推到第一线。

免租优惠、全天保洁、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梁浩亮想了不少办法改进市场管理,有事没事找商贩聊天,听听商贩想什么要什么。越来越多的商贩“用脚投票”,从路边搬进了市场。

然而,之后不久,免租优惠期即将结束,梁浩亮又面临着如何定租的新难题。那段时间,他“巡场”更勤快了,时不时探探大家的口风。在几名“猪肉佬”的指点之下,他迅速调整了摊位数量和面积。面积变紧凑了,租金平摊后降低了,大家更愿意留在农贸市场做生意了。

“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是真诚服务还是摆花架子,大家心里有一杆秤。”梁浩亮说。

梁浩亮正在组织党课学习。来源:南方plus

当好村干部先过信任关

“协助管理一条村,比管好一个市场,难上百倍!”2013年,肇庆市人事组织部门选聘440名大学生村官进基层,经过考察和选拔,梁浩亮担任登云村党支部书记助理。2014年3月,登云村委会实行换届选举,梁浩亮被推举参选村委会主任,角色开始转变。

梁浩亮回忆,第一次处理村民纠纷,文质彬彬的他被村民抢白,有一肚子道理却插不上嘴,恨不得地上有条缝钻进去,“初尝村官滋味,有点苦涩”。

有前辈开导梁浩亮:“当好村干部,要先迈过老百姓的信任关。”

荔枝根村小组牌坊门楼东面闲置地出现蚊虫滋生、杂物乱堆现象,梁浩亮带着“两委”班子上门与村小组沟通,将那里改建成了休闲场地;东风村小组内长年没有路灯,群众晚上出行不便,他协调资金拉起路灯;登云前后街村小组生活污水无法排放,他找来工程队,重新安装下水道,实现了雨天不内涝……

“让群众信服,要先依赖群众。”梁浩亮对此深有体会。

2014年7月,36名村民给村委会写了联名信,反映马山大队林场的权属归登云村集体所有,其间村民为争取林权导致矛盾纠纷加剧。梁浩亮带着工作人员多次开会研究讨论,反复实地确认。当年9月,登云村召开村委会扩大会议,通过实名制表决确认青苗权属,化解了一场矛盾纠纷。

“民生无小事,只有真情、实干、有公心,才能一步步走进群众心里。”村民们对梁浩亮的称呼慢慢起了变化:从略显疏远的“大学生”变成邻里人的“阿亮”。

2015年8月,梁浩亮当选登云村党支部书记;2017年,登云村委会再次换届选举,他连任村支书、主任。这期间,他还荣获“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梁浩亮正在组织村委会党员们学习党课。来源:南方plus

富民要先“富脑袋”

从大学生村官变为领头雁,梁浩亮最大的考验还是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

现实问题摆在眼前,登云村处于德庆县城乡接合地带,辖区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接近4000人,发展经济既要破解人多地少的空间限制,又要配合县城城市更新。

村“两委”班子要怎么出招,老百姓充满了期待。经过调研,梁浩亮提出引导村民改变思维,从“耕田种地”转型为“耕屋出租”,引导失地农民适应市场经济,“致富要先富脑袋”。

拾排村小组位于青云山脚下,居住有60多户人村民。由于村民房屋缺乏统一规划,与德城东区崭新亮丽市容市貌极不协调。梁浩亮与村“两委”干部多次到拾排村召开村民会议,经村民大会通过了建设拾排生态文明村的决议,制定出给予村民每人30平方米住宅及每人30平方米宅基地的分配方案,拆除了马路边一排旧屋,利用各方面资金建起崭新的农民公寓,公寓一楼开辟34个铺位出租,一年增加收入39万元。

梁浩亮正在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来源:南方plus

看到拾排村小组改造成功,鸦鷯头村小组也心动了。梁浩亮又根据实际情况“筑巢引凤”,由村小组招商,并合股出资建成5600平方米的铺位用作出租,每年给村小组带来43.2万元收益。

有一段时间,登云村因为人多地少产生土地纠纷案件增多,村委会十分头痛。“能不能建立起常态化培训机制,向村民普及法律?”梁浩亮设想,通过法律培训,让群众既知晓政策又理解法律程序,有了纠纷可以由社区律员公正评判。很快,登云村委会每个季度开办起一期“农民夜校”,内容涉及土地政策、纠纷处理等法律宣传,夜校“场场满座”。

近年来,随着县城里小汽车数量增多,登云村内的一处摩托车城生意越来越难做。梁浩亮又开始谋划,把老旧业态进行升级改造,一方面压缩摩托车城面积,另一方面引导品牌母婴产品进驻,同时优化营商环境,村集体收入又跨上新台阶。

梁浩亮算了一笔账,通过更新农村发展新模式,2018年登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113万元,实现了收入翻番。

[责任编辑:莫秋英]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