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四十年风雨同舟,深圳中行与外汇改革共成长


来源:凤凰网广东综合

1979年,以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的成立为标志,中国外汇管理改革乘风起航。从外汇留成到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从汇率双轨制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从资本管制到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中国外汇改革一路践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信念,步履坚定。

四十年风雨同舟,深圳中行与外汇改革共成长

2016年9月20日,深圳市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展业自律机制成立合影。

大亚湾核电站基建外汇贷款还款支票。

华侨棚外币兑换点(位于当时罗湖口岸华侨大厦)。

1985年以前的外币存款存折。

四十年峥嵘岁月,四十年众志成城,四十年开拓创新。

1979年,以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的成立为标志,中国外汇管理改革乘风起航。从外汇留成到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从汇率双轨制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从资本管制到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中国外汇改革一路践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信念,步履坚定。

这趟风雨兼程的旅途,对于成立四十年风华正茂的深圳中行来说,尤为不同寻常。中行一代代外汇人随着外汇管理改革的步伐砥砺前行,从单一外汇窗口到全渠道跨境金融服务,一路奏响激情澎湃的乐章。

不忘过去 不畏将来

回首深圳中行的历史,不难发现,从特区创办初期最早开办、独家经营外汇业务到今天“建设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的战略目标,与生俱来的外汇基因赋予了深圳中行光荣的使命。

在深圳中行老一辈员工的记忆里,深圳中行的起点是一条特殊的“外汇路”,这条“外汇路”的起点是罗湖区和平路上的两层小楼,终点是罗湖口岸的外币兑换点。而今,从那条单车骑出的“外汇路”,走出了昔日的罗湖口岸,走向了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粤港澳大湾区,走向全球。

白手起家,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1978年,中国银行深圳办事处成立,独家提供外币兑换、派发侨汇、本外币存款等外汇服务。

1979年,为中国北方工业深圳公司开立首个港币账户,为中电工贸深圳公司开立首个美元账户。

1980年,作为外汇独家经营银行为企业提供外汇贷款,吸引外资,为经济特区发展添砖加瓦。

1981年,为中电工贸公司开出第一份国际信用证。

1986年,在罗湖口岸设立第一个外汇兑换点。

1987年,为大亚湾核电站发放36.82亿美元的基建贷款,为大亚湾核电站项目在国内的唯一融资银行。

1991年,在出口收汇核销管理政策下,推出外币汇票验票服务,支持企业出口创汇。

稳健发展,真抓实干服务客户

1994年,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实行汇率并轨,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深圳中行率先提供结售汇服务。

1995年,越来越多进出口企业出现融资需求,深圳中行通过接受企业担保和抵押的方式,稳妥推进进口开证减免保证金、出口打包放款、押汇和贴现等融资服务。

1996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国际收支申报制度,深圳中行为客户提供代填申报单和核销单等“三代三预”服务。

1996年,深圳中行作为唯一商业银行,配合海关和经发局推出加工贸易台账业务,切实服务深圳加工贸易企业。

1997年,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中国银行独家试办远期结售汇业务,深圳中行积极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汇率保值产品。

2005年,配合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深圳中行为客户提供即期结售汇“一日多价”报价服务。

2007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实施《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将个人年度结售汇额度提高至5万美元,深圳中行积极推进个人结售汇便利化渠道。

2010年,推出深圳首家电子银行自助结售汇服务。

2011年,深圳中行国际贸易结算业务量首破1000亿美元,近2万国际结算客户,国际结算市场份额持续稳居深圳第一。

2012年,国家货物贸易外汇制度改革,便利企业货物贸易外汇收支。

2012年,深圳中行成功举办以“百年中行、诚信兴商”为主题的大型外汇知识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外汇合规意识。

创新思变,立意高远再创辉煌

2014年,中国银行深圳前海分行正式挂牌成立,助力前海蛇口自贸区企业发展。

2014年,深圳中行作为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唯一合作银行,试点为境内外投资者参与深圳碳排放交易提供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与支持。

2014年,深圳中行为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办理首笔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是迄今为止深圳市金额最大的前海跨境贷款。

2015年,直接投资外汇登记业务全面下放银行,深圳中行为深凯硅胶制品有限公司办理首笔直接投资外汇登记业务。

2015年,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首日,深圳中行率先完成首笔外币资本金意愿结汇业务。

2016年,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深港通”业务应运而生。中国银行获得“深股通”独家结算资格,是“港股通”五家指定结算银行之一。

2016年,深圳市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展业自律机制成立,标志着管理方式从“他律”到“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转变,深圳中行作为牵头行,致力于推动公平、公正、公开的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市场环境的形成。

2016年,深圳中行为中石化盛骏投资(深圳)有限公司搭建跨境外币资金池,创全国“体量最大”“成员数量最多”的纪录。

2017年,深圳中行牵头举办深圳自律机制知识竞赛,历时4个月,700余个银行基层网点、5000余名一线员工,践行自律自管理念。

2018年,深圳中行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的核心参与方之一,在推进金融科技创新、推动跨境融资便利化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实践。

2018年,深圳地区实施前海片区资本项目收入支付审核便利化措施,深圳中行成功落地首笔业务。

2018年,深圳中行提供深圳首家微信外币现钞预约服务。

2019年,深圳中行提供深圳首家外派员工境外薪酬不占额度结汇服务。

……

薪火相传 不忘初心

行史馆里,柔光灯下,一个个年轻而朝气蓬勃的面庞凝望着一件件旧物。在朗朗的解说声音中,仿佛一张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外汇管理改革历史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向新员工们诉说着四十载已经发生及正在发生的历史。

一代又一代的深圳中行外汇人不忘初心、接力奋斗,他们是外汇改革创新历程的见证人,也是深圳中行外汇业务发展历史的创造者,他们以风华正茂的年纪、无怨无悔的青春,书写出深圳中行不惑之年的华美篇章。

关键词:三闯“禁区”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几乎是在一张白纸上起步的深圳经济特区百废待兴,资金缺口巨大。”深圳市人民政府原分管金融副市长、深圳中行第三任行长张鸿义回忆,“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及中国银行总行的支持下,我们不断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充分发挥银行在经济特区发展中的支柱作用。一方面努力改善和提高外汇专业银行服务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根据市场发展需要,突破国有专业银行划界为牢开展业务的局限,配合外汇业务率先开拓人民币业务,为改善特区投资环境和深化国有专业银行改革探索道路,此为一闯”。

“为了支持蛇口工业区发展,1983年,我们突破了当时国有商业银行只能叙做企业流动资金,不能涉足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的限制,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响起的地方提供了首批6000万港币大额基建外汇贷款。1985年,配合和协助总行参与了我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合资谈判和项目融资活动,并且承办了此后该大型合资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此为二闯。”

“第三闯是突破当时个人不得持有外汇的限制,针对当时较多深圳居民持有外汇的实际,开办个人外币存款业务,将百姓手中的外币集中起来,支持特区建设。”

张鸿义行长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依然难掩激动之情。这种敢闯敢试的精神,激励着深圳中行40年间一路向前。

关键词:匠人本色

周玉如并不是一个多话的人,然而每一次述说在中行外汇业务的故事,他都是声情并茂,认真、激动的神色一如当年。

不管是去新疆调小钞,一路上不敢离开飞机座位半步;还是辗转多方,将错款32元归还给客户;抑或是不懂外语却熟知十几个国家的货币,无不彰显着周玉如着眼于微处、恪尽职守的工匠本色。周玉如说,那时候真的是心无旁骛,就是想着把工作做好,为客户提供高效高质的服务,所以工作热情特别高。

“1976年-1979年这三年期间,我都是在火车上工作的。”周玉如称。那时候广州每年举办两次交易会,很多外宾直接从香港坐火车到广州。根据当时的政策,国内不能使用外汇,人民币亦不能带出境外。这意味着,国外的人士进入中国国门以及出境,都必须要兑换货币。深圳中行因地制宜,专门安排了外币兑换团队在火车上服务。周玉如说,“每天都带10多种外币上火车,包括美元、英镑、马克、日元等等。”

周玉如曾在工作中两次遇到老布什。“我跟老布什见过两次面,帮他换外汇,他对我们的服务也非常满意。比较遗憾的是,没有合照留念。”然而,这段经历仿佛是深圳中行在外汇改革历史上给他颁的一个精神奖章,熠熠生辉。

关键词:专业担当

“信用证业务可是中国银行的金字招牌。你知道吗,现在很多境外的卖家都只收中国银行的信用证呢。”优雅的欧阳宁放下手中的咖啡,眼中难掩傲娇的神色。

入行30年,欧阳宁很早就与UCP结下不解之缘。“刚入行的时候,信用证业务都是高大上的业务,没有信用证就没有我们这栋分行大楼。”原来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当时深圳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国际金融大厦,在建造之际需要用到大量进口材料,这就有赖于大量进口信用证的开立。经历了从UCP400到UCP600,谈到信用证,欧阳宁如数家珍,“每个信用证,每个不符点,甚至每个反驳电的措辞,都应该被认真对待。”正是这种敬业精神,多年以来欧阳宁精益求精,使她成为经验丰富、专业过硬的国际业务好手。

不仅在专业领域,在客户营销方面欧阳宁也是一把好手。得益于国际结算方面的丰富经验,她深入市场第一线,为客户答疑解惑,解决客户的实际需求,为中行开拓了一个又一个优质的国际结算客户。

几十年来,欧阳宁与深圳中行共同成长。“我的每个时期都遇上了最好的时代!”何其有幸,最好的欧阳宁遇到了最好的时代。时至今日,即使做了多年信用证业务,欧阳宁依然充满热情,难以割舍对信用证业务的热爱之情。千万个欧阳宁们用专业担当的职业素养,坚持不懈地努力,为这个传统业务的明天奋力前行。

关键词:客户至上

“客户事无小事”,这个入行仅仅8年、脸上一直挂着爽朗笑容的阳光男孩经常这么说着,很难想象他就是某跨国大型知名科技公司的主管客户经理,曾荣获中行“公司金融业务先进个人”“优秀公司客户经理”等多个奖项。

入行伊始,刚毕业的刘东东被分配到中行万科城支行,从此开启了他与某跨国科技公司的缘分。“那个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每天都有好多该公司的外籍员工来兑换外币”,刘东东回忆道。那个时候外籍员工要花大量的时间到柜面排队填单兑换外币,为了解决客户的实际需求,提高中行的服务效率,深圳市第一台外币自助兑换机落地该支行。刘东东就负责管理这台自助兑换机,协助外籍人士使用自助机兑换。“这台机器大大提高了外籍人士兑换外币的体验感,我们还受到了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表扬”,刘东东说起来脸上满满都是自豪。以人为本,是中行提供真诚服务的基础,贯穿深圳中行整个发展史。

“我曾经连给客户打电话都要打草稿想很久,害怕被拒绝,害怕失败。”刘东东笑着说道,谁能想到这样一位优秀的客户经理大学时代也是这样腼腆过。2016年应该跨国科技公司需求,刘东东作为主管客户经理,高效地全程主导行内对接流程并促成了该公司获得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资格,成为第二家非金融企业成员。“历时2个月,从总行到外部监管,自上而下地反复沟通,当时没有别的想法, 就是要帮客户解决问题。”刘东东感叹道,脸上依稀还能看到那个时候的一股韧劲。

不断地遇到问题,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刘东东成长成为一个无畏失败、越挫越勇、敢于担当的优秀的客户经理。像刘东东这样的优秀客户经理还有很多,他们用激情、开放、胆识与创新的精神,服务客户,也见证甚至参与了外汇改革与发展,缔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开拓创新 扬帆起航

40年来,中国银行与外汇管理改革深度共鸣,在外汇管理每一次重大事件背后,中国银行始终扮演着改革创新“先行者”的角色;在外汇管理每一个关键节点上,中国银行总是以特色鲜明的业务给人们带来改革的“获得感”。事实上,这种紧贴市场、敢于创新的精神,已融入深圳中行的血脉,成为深圳中行人世代相传的优良基因。

创新急先锋,激流勇进

从背着麻袋换外币到全渠道外币兑换;从货物贸易纸质单据到电子化单证;从资本市场封闭到H股全流通,深圳中行一路走来,实践了无数个便利化措施的首单落地,创新了多个资本市场开放的先河。

2014年深圳中行与某集团终端合作的“某集团商城直连项目”荣获2014年欧洲金融“陶朱奖”。2015年12月,在美国《Global Finance》杂志的评选活动中,深圳中行“某集团上游供应商保理融资与现金管理产品组合方案”获“2015年最佳供应商融资方案奖”。在今年3月的“2018陶朱奖”评选颁奖典礼上,深圳中行为某大型央企搭建跨境本、外币资金池,相关方案荣获“最佳融资解决方案重点推荐奖”。

时代弄潮儿,再创辉煌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门户之一,也承担着金融创新的重任。目前,深圳中行已服务超过1万多家前海企业,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等业务客户包括深圳地铁、万科、中兴通讯在内的20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实际发放金额位列深圳地区银行同业前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中行率先开办跨境人民币前海贷款、本外币双向资金池等各项试点创新业务,叙做了中国银行首单QFLP业务。

为主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动粤港澳联动发展,深圳中行积极投入人民银行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建设,成为平台创建方之一,中行提交的供应链融资方案获选为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一期实现的唯一方案。

40年外汇管理改革大潮激荡,40年深圳中行风雨同舟。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深圳中行将始终坚定“建设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发展战略,秉承“客户为先、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不忘初心,不负使命,用激情燃烧岁月,用创新谱写篇章,为我国外汇改革的历史画卷添上中行元素。

(刘翠 钟少伟 李蕾蕾 杨雪林 魏晓博 宋和 傅昱之)

[责任编辑:程茜]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