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到2020年 佛山将形成2个万亿元产业集群


来源:凤凰网广东综合

大手笔!2020年佛山将形成2个万亿元产业集群...

大手笔!2020年佛山将形成2个万亿元产业集群

鲁毅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强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

6日,市委书记鲁毅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

会议强调,要加强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到2020年形成2个万亿元产业集群,到2025年形成6个超3000亿元、5000亿元产业集群。要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做好年底经济工作,努力把全年的目标任务完成得更好一些。

会议强调,要切实把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位置,毫不动摇地支持、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要加快制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在加强民营企业家人身和财产权益保护、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要抓好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的落实,坚定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做成百年老店的信心和决心。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

6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主要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围绕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进行专题学习交流。市委书记鲁毅主持会议并讲话。

鲁毅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一是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做到“五个必须”,坚决反对“七个有之”,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恶劣影响。要加强机关党的政治建设,从严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二是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

朱伟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12月6日,市长朱伟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工作,原则通过《佛山市金融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

会议强调,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出台《佛山市金融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该政策措施共10条,包括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政策的督导落实、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具有佛山特色的融资担保体系、支持优秀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聚集各类基金投资优秀民营企业、支持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实现融资、发展以应收账款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成立通济基金纾解民营上市企业流动性风险、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内容,进一步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和促进作用,着力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专题报道“绿色佛山:挺起生态脊梁”

7日,《南方日报》第A07版专题报道“解码佛山改革开放40年奋进之路系列报道”第四篇:《绿色佛山:挺起生态脊梁》。以下是全文↓

步入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的罗南隆庆村,古榕、流水、石路斑驳,黄发垂髫嬉戏无间,这个村刚刚当选为“2018中国最美村镇”。

这里既有李海鹰笔下“弯弯的月亮”传统农业社会的岭南乡曲,更有历经工业化的绿色和谐。

40年前,罗南村是佛山陶瓷工业集体经济率先发力的“老先进”。40年后,“老先进”转身成“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的“中国最美”。

过去的40年,是佛山城市产业高歌猛进的40年,也是佛山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中逐步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40年。

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表示,佛山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升佛山生态文明建设的宽度、高度和深度。

佛山在产业、城市的凤凰涅槃中挺起生态脊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高质量协调发展。

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评价说,佛山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不是对工业文明进行的局部修复,而是整体结构的改革和运营模式的再创。

坚守与进击

绿色生态与两万亿元工业共舞

在珠三角工业大市佛山的腹地,有一个“珠三角的塞罕坝”云勇林场,一代代林场人筚路蓝缕,人工打造出一片3万多亩的绿色林场。这是佛山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坚守住的不仅仅是城市的“绿肺”,还是工业文明与生态平衡发展的精神坐标。

20年前,当美国科学家伍德罗·克拉克把研究的视野对准东方,他预测,中国将以区域为基础,提供绿色发展的成本优势和创新优势。

1983年,佛山东平河畔的佛陶集团“五车间”,从意大利引进年产30万平方米的彩釉砖全自动生产线正式上马,揭开中国现代建陶工业大发展的序幕。

1993年,杨英才从景德镇陶瓷学院南下,他看到了“阿娇摇着船”的水乡浪漫,“桑茂、蚕壮、鱼肥大”桑基鱼塘的勃勃生机,还有改革开放大潮中佛山工业的勃勃生机。

今天,已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头衔的杨英才,在佛山市三水区南丹山脚的小村庄,把南丹山的泥巴捏到了英国珍宝博物馆;他的校友、香云纱设计师李晓雯,几乎把全部时间沉浸在顺德“桑基鱼塘”边的南风晚照中,寻找香云纱“植物染”最原始、最绿色的魅力。

绿色生态既赋予“佛山制造”灵感,更融入“佛山制造”的基因当中。

建陶企业蒙娜丽莎集团近日前往北京,领取中国政府质量奖提名奖,这是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这家企业与西樵山国家5A级景区的直线距离只有4公里。

陶瓷企业能不能和5A级景区相融共处?这是能否转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最现实命题。在持续的投入和绿色转型中,蒙娜丽莎的陶瓷薄板可以节约传统瓷砖资源的75%、减排64%,现在,“企业排放口附近的植物,可以正常抽芽”。

西樵纺织产业集群有一个关键词,就是“绿色智造”。西樵镇内近千家纺织企业,实现了“三个统一”,即统一供应工业用水、统一供应工业用蒸汽、统一集中工业污水处理。正是纺织产业链的持续、绿色、健康发展,西樵纺织产业基地正在创建国家循环经济园区。其背后,佛山工业技术改造连续四年总量位居广东省首位,累计超过一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技术改造。

2017年10月,佛山摘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是国内森林生态建设领域含金量最高的荣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鲁毅说。佛山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仅是一个制造业大市坚持不懈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还让佛山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城市发展起点。

张孝德一直关注佛山的生态文明建设。他说,在走向绿色产业发展中,佛山走在全国前列。既有云勇精神这种坚守,又有率先遇到问题、率先破解问题的改革创新力量。

平衡之道

全民动员形成绿色发展“共同体”

2003年的一天,佛陶集团摄影师潘炳森,站在东平河上的石南大桥,把镜头对准了“中国建陶第一镇”南庄镇,林立的陶瓷喷雾塔是这一片区最显眼的建筑。

欧神诺陶瓷董事长鲍杰军说,资源、能源和环境,成当时制约行业发展的三大因素。这一时期,陶瓷产业能耗一度占禅城全区能耗的40%。

佛山陶瓷、铝型材、纺织、玻璃等“冠军产业”都遇到同样的问题——产业发展首先要解决生存,然后才是绿色发展。

放眼全球,绿色发展的出路何在?可以借鉴的经验在哪里?其实并没有现成的经验,佛山的绿色发展,并不是对原有工业污染的小修小补,而是要从根源上进行结构性治理。

2007年前后,佛山打响环保升级、节能减排的“发令枪”,对污染最为严重的陶瓷行业,进行“扶持壮大一批、调整改造一批、淘汰转移一批”的全面整治。

“强化政府和企业责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治理陶瓷窑炉、全面关停立窑水泥生产企业、对纺织印染行业实行集中供热和治污、电厂脱硫、关闭小型火电机组。”敢动真格破解利益纠葛,自2008年后连续数年间,佛山市政府和相关区政府的工作报告都会以专门章节强调“加强节能减排生态环保”。

“宁愿牺牲GDP也要把污染解决掉”,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外界也曾怀疑,这是否会动摇实体经济的根基?佛山用实践来回答,当年全面整治后的400多家陶瓷企业只剩下63家,陶瓷喷雾塔倒下去,GDP能耗降下来,产值和税收却上升30%。

“以前只关注烧制陶瓷产品,后来我们开始关注循环经济。到2013年,墙地砖中掺入10%到40%的陶瓷废渣,以废渣再利用实现了节能环保。”佛山溶洲建筑陶瓷二厂负责人罗淑芬说。一边是挥剑斩断高污染,另一边是发力持续创新,“两转型一再造”“总部经济”“集群经济”,都是当年的“时髦词”,在舍与得之间,全球“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佛山建陶业,凤凰涅槃的姿态和敢为人先的精神,杀出了一条行业转型升级的“血路”。

“传统产业环保与绿色发展之痛,其实不是‘阵痛’,而是刻骨铭心之痛。但正因为佛山刮骨疗伤先行一步,才有此后引领全行业绿色发展、勇立潮头。”回眸这场轰轰烈烈的产业升级战,佛山陶瓷企业家的态度,是感恩、感动。

“以民营经济为支撑的佛山,是企业家的家园,企业家的环保责任心强,必须要负担起社会责任。”企业家刘建南说。2012年禅城摘得广东省首批八个低碳试点县(区)之一的荣誉,2013年春节前,佛山就召开了这一场特殊的大会,首届千名企业家绿色低碳发展大会上,刘建南、罗淑芬等千名企业家做出绿色发展宣言,承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植根民营经济的土壤,形成绿色发展全民动员的机制,从“行业治污”到“区域治污”,从政府引导到实现公众参与,在绿色发展上先行一步的佛山,集聚起独特优势。

新起点再奋进

探索生态文明的宽度高度深度

西江新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高明区秀丽河“镇级河长”的欧德坚,平均每个月巡河15次,每次步行巡河7公里,在他的眼中,秀丽河截污、清淤和管理的每一步,都承载着沉甸甸的乡愁、情感与责任。

佛山的经验是,生态兴则城市兴。佛山从市、区、镇到村的四级“河长制”全面推行,佛山饮用水源水质保持100%达标,强化污染联防联治协作,广佛跨界河流水质改善取得新突破。“三年促变、绿地佛山”行动,“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陆续展开,仅“创森”期间,就投入80亿元用于绿化和景观建设,累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7019.35公顷,市域森林覆盖率提升到36.3%,这是佛山交出的生态答卷。

生态兴则人才聚,“我是广州人,我知道佛山绿岛湖的生态很不错。”2018年4月,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留德归来的经济地理学博士李子枫,在禅城展位前与佛山博士梦工场结缘。佛山博士梦工场位于绿岛湖,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创业基地,是高新技术项目加速孵化平台。而绿岛湖所在的南庄镇,成功走出了一条工业大镇的生态文明之路。在引领中国建陶绿色转型、智能制造发展潮流的同时,重现了珠三角岭南水乡的典型风貌,成为国内第一个镇级中法生态示范城。

生态兴则产业兴,经受住外部经济环境的冷热变幻,佛山一手抓污染严重、高耗能的企业,另一手抓技术进步、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把绿色理念植入产业改造和城市发展中。在促进存量优化,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同时,佛山以雄厚的产业基础为依托,抓住全球产业链调整机遇,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新材料等技术,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佛山市市长朱伟表示,佛山将为全省环境质量状况、绿色发展水平和环境治理能力走在全国前列作出应有贡献。

绿色发展之于佛山,绝不仅是对大气、水、土壤的“末端治理”,绿色串起的是这个城市的生产、生活、生态的方方面面,是一体系统进程,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人才集聚高地、创新创业乐土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期待的核心竞争力,是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围绕高质量发展,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起点上谋划城市未来,佛山提出从“产城人”融合向“城产人”融合转变,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鲁毅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为契机,全面提升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宽度、高度和深度。

森林围城,还要绿色进城,建设宜居宜业宜创新的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佛山留足了生态空间。佛山深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手的“一环创新圈”,不仅是科技创新圈,更要做“一环生态圈”,48个河心岛的开发建设,交通干线生态廊道和滨水河道生态廊道的开发建设,都提升到建章立制的高度。

一个绿色佛山,正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腹地崛起。

高端视点

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

佛山探索绿色发展新路

佛山走过的绿色发展道路,应该置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进行新的阐释。佛山的案例不能简单地和北欧等国家的经验进行比较,因为佛山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绝不是对工业文明进行的局部修复,更不是某一个方向的比较,而是整体结构的改革和运营的再创,是整体推进的高度。

佛山绿色转型有独特优势

佛山的实践,以智慧探索了一条一体化建设的生态文明的新路。政府的管理理念和民营企业的活力、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了强大的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这是佛山绿色发展的独特方式。

在转型绿色智造上,佛山发挥了当地民营企业内生动力的优势,再加上政府管理理念的激活。佛山在绿色智造方面不是冲着概念走,是为了生存,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政府有着向国际接轨的发展理念,又形成了全员动员的机制,所以转型动作特别快。

如果单纯依靠行政式手段,出现环保问题、生态问题之后,就把企业一关了之。企业关掉了之后,民生问题、经济问题又来了,那我们有没有第三条出路?改变要么继续污染,要么就是继续关的尴尬,我们能否在行政手段和原有市场自发的力量之间找出第三条路?

佛山探索的就是第三条路,即企业和政府合力,共同通过技术创新、理念创新、流程创新,走出一条不改变中小企业原有的产业,但又可以绿色发展的道路,佛山经验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佛山实践对全国的借鉴意义

一个由内生的绿色产业、修复的乡土文化和青山绿水组合成长的佛山,将是一个由里而外的全域绿色的佛山,生态发展的佛山、低碳幸福的佛山、这是新时期佛山的追求和目标,也是佛山率先再出发的新动力、新目标。

运用中国智慧,持续走出一条经验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治理之路,走出一条系统整合、根源治理的路,佛山已经在实践。

再回头看佛山绿色发展走过的路时,不能够把佛山简单地解读为砍掉了多少污染企业。佛山在治理污染过程中其实是“两手抓”,一手抓高污染的企业,污染严重、高耗能的该关就要关,当然又不是一关了之;佛山另一手抓的是技术进步、转型升级。在绿色转型中形成了整合的内在机制,关停并转的过程中加大力度地推进技术升级,把绿色的理念植入产业改造中,这才是佛山实践真正值得我们讨论和思考的问题。

我们生态文明有一个很大动力即文化的力量、生活的升级。佛山经济率先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绿色发展是社会的需求,是人们对生活质量、幸福感提升的需求。在多方作用下,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形成合力,而不是单一力量的激活,不是就环境保护治理而环境保护,就污染治理污染。实践证明,这条路成本高,而且容易产生反弹。

了解了佛山的情况后,我内心感到喜悦。城乡融合均衡发展、物质与精神、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均衡发展,恰恰取决于城市和乡村的关系,这个关系解决好了,新时期的佛山会再度率先出发,发挥引领作用。我希望在生态文明建设新的起点上,佛山率先再出发,再度创造辉煌、再度发挥引领的作用。

样本解读

云勇林场:工业大市的生态坚守

寸土寸金的珠三角腹地,隐藏着一片3万多亩的云勇林场,这里生长着520多种植物,森林蓄水量达512万立方米,被誉为“珠三角的塞罕坝”。

云勇林场地处佛山市高明区,1958年建场,历经60年的建设、转型和发展,变荒山为林海,如今已成为佛山重要的生态屏障。据广东省林科院监测,目前云勇林场内的森林蓄水量,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年释放氧气价值超过8.2亿元,同化二氧化碳价值为13.6亿元,保育土壤价值超过2.9亿元,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超26亿元。

在珠三角工业城市的腹地,在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的40年,作为佛山践行“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绿色样本,云勇林场成为一座精神丰碑。而云勇精神,对于佛山人来说,其实更是一种生态的眼光和发展的胸怀。

自2001年开始,林场主动由经济商品林转为公益生态林。《人民日报》评论说,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发展理念转变,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佛山市土地开发强度接近40%,市域森林覆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约需用地4.4万亩。工业用地与绿化用地孰先孰后?佛山态度坚决:守住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佛山。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经过一轮又一轮绿化行动,佛山从传统工业城市蝶变为岭南生态绿城。全市森林面积达160.35万亩,相当于53个云勇林场。

孟浩张弘书画作品亮相祖庙博物馆

近日,“亦复如是——孟浩张弘书画作品邀请展”在祖庙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将展出孟浩、张弘近80幅书画作品,作品的主旨主要表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主张与意境。展览展期为12月6日至12月22日。

佛海寻源——印度菩提迦耶之八纸本设色46cmx46cm  2012年

来源:佛山发布

[责任编辑:孙鸣涧]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