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平凡”人物 讲述不凡《广州故事》


来源:凤凰网广东综合

当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来临,当中国再一次与世界相拥,这个得风气之先的城市,依然走在了前沿。

十三行、广交会、西关老街......当纪录片《广州故事》的镜头扫过骑楼与摩登大厦时,观众再一次为广州对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而感叹,正如旁白所说:“当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来临,当中国再一次与世界相拥,这个得风气之先的城市,依然走在了前沿。因为这一刻,广州已经准备了千年。”

12月16日,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联合出品的5集大型专题纪录片《广州故事》在国际纪录片节展映。凤凰网广东获悉,该片将于近期登陆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出。

与时代共进退

据了解,该纪录片以广州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通过讲述工作生活在广州的人物故事,反映城市特质。其中,第三集以《心旅》为主题,讲述了医生陈伟蓉与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小业的故事。

陈伟蓉,被誉为“陈一刀”,平均7分钟完成一台白内障手术。

1988年,陈伟蓉从中山大学毕业,留在中山眼科中心工作。那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医生技术水平和仪器条件相对落后。在当时的一场学术会议上,陈伟蓉见识了我国医疗水平与国外的巨大差距,这对她内心造成极大的冲击。

当中国还在开大切口时,国外对小切口手术的掌握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当同事们还在用普通刮胡刀做手术时,国外早已用上了专用钻石刀。“我清楚记得护士长在清洁时,不小心弄断了钻石刀。当时一把是1万块钱,她就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当时还是一名新手医生的陈伟蓉心想,“什么时候我们能和他们一样就好了。”

30年过去了,如今的陈伟蓉已经成为了中山眼科中心附属眼科医院副院长。每次出席活动时,她总会自豪地将一句话挂在嘴边:“我们跟国外医生的技术水平相比,一点都不逊色!”

在陈伟蓉看来,40年的改革开放,为我国医疗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许多像她一样的医生也能够借此机会走出国门为国争光,通过医疗让世界感受中国的善意。2013年以来,陈伟蓉共计参与了10次援外医疗工作,为斐济、萨摩亚等8个国家的人民送去了光明。

“感谢这个时代,国家强大了,医生才能得到培养;而我们又将反哺这个社会,为老百姓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陈伟蓉说。

传承 用年轻的力量

改革开放不仅影响了一代人,也让不少年轻人与此产生了紧密联系。第一集主人公黄思衡是广州文仕文化博物馆馆长,一名80后。文仕博物馆中现有的5万余件藏品,均是由黄思衡父亲花费40年时间收集得来,反映了岭南建筑、海上丝绸之路等方面的历史变迁。父亲逝世后,黄思衡接过传承博物馆的重任,决心继续讲好这段历史,“我要代表家族告诉更多人,用新一代的方式呈现给大家看。”

此外,特殊儿童教育者关小蕾、毕生致力于工程抗震结构设计的科学家周福霖、厄瓜多尔球星麦坦巴等人也通过《广州故事》的镜头,讲述了自己与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

据了解,《广州故事》共五集,分别为《回眸》、《弄潮》、《心旅》、《远行》、《拓路》,拍摄过程总耗时八个月。除了立足广州,摄制团队还远赴非洲,力求全面展示改革开放成就。总导演顾筠表示,走入被访者的生活,带着历史来讲述他们正在发生的故事是这部纪录片的创作原则。

“他们就是这座城市里面成千上万个一样的人,一起在这里生活、工作、思考,也一直这么热爱着这座城市。我们实际上是把千万个像他们一样的人呈现在纪录片里。”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党组书记曾伟玉说。

我眼中的广州故事

“在我们广州这座城市里面,我们都要不停进步。”

——微信基础事业部开发总监 陈岳伟

“到目前为止,国外能做的,我们中国也能做。他们有什么新技术,我们一样可以有。”

——中山眼科中心附属眼科医院副院长 陈伟蓉

“这么多广州人,看上去每个人做的事情不一样,但是每个人的追求,或者是追求的价值好像又有一种相似的东西。”

——暨南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张晋升

“青蒿素的发现,是岭南对世界的贡献,也是中医药对世界人民的贡献。”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宋健平

[责任编辑:麦志文]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