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广州35岁以上居民房颤发生率达1.46% 居民对于房颤治疗率不高


来源:大洋网

记者11月20日在广州越秀区白云街卫生服务中心房颤义诊活动上了解到,由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广州市疾控中心专家、越秀区和番禺区卫计局、社区医生协同完成的社区人群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出炉。结果显示,广州市35岁以上居民的房颤发生率已达1.46%。课题小组希望在此基础上,对患病人群进行长期追踪,最终建立心房颤动的综合防控示范基地,将心房颤动的最新防治技术进行推广。

广州35岁以上居民房颤发生率达1.46%

记者11月20日在广州越秀区白云街卫生服务中心房颤义诊活动上了解到,由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广州市疾控中心专家、越秀区和番禺区卫计局、社区医生协同完成的社区人群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出炉。结果显示,广州市35岁以上居民的房颤发生率已达1.46%。课题小组希望在此基础上,对患病人群进行长期追踪,最终建立心房颤动的综合防控示范基地,将心房颤动的最新防治技术进行推广。

2014年~2017年,这支约20人组成的调查队伍,在越秀区和番禺区卫计局、疾控部门以及志愿者的帮助下,在越秀区白云街和大东街,番禺区的南村、新造镇、小谷围村走访了4.5万人,帮他们筛查心血管疾病的问题。取得符合条件人数约2.9万,最后完成筛查12013名广州35岁以上常住户籍居民,发现居民的房颤发生率1.46%。按照目前广州市1700万人口统计,35岁以上的房颤患者估算在10万以上。

房颤发病情况有一定的地域特点

我国2004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房颤在18岁以上的人群发生率是0.77%。虽然对比的是全国14年前的数据,但心血管疾病专家还认为广州流调数据反映出的问题应得到重视。

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吴书林表示,房颤发生率是随着年龄增加的,65岁以后发生率可达3%。除了年龄之外,广州地区的房颤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者心肌梗死、脑卒中、瓣膜病的发生率都显著增高。此外,可能与广州地区饮食习惯有关,如“长期喝老火靓汤”。这些房颤患者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都很高,尤其是女性。这些结果说明,广州地区的房颤发病情况有一定的地域特点。

居民对于房颤治疗率不高

据悉,研究小组将对这些居民进行长期跟踪随访,这项研究将为房颤预防和风险控制提供重要资料。对于这些患者,广州市疾控中心将希望通过建立这种专科医生-社区医生的联系,直接为基层房颤患者提供医学干预和高质量的专科医疗服务。

另外,记者获悉,研究团队还对房颤这一疾病进行了从基础到临床的广泛研究,结果都发表在各种专业的国际期刊上。在房颤治疗方面,目前广东省心血管研究所导管消融和冷冻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的成功率分别为81.4%和50%,开展内外科联合嵌入性消融后,持续性房颤的成功率可以提高到87%。左心耳封堵术、房室结消融后起搏治疗技术也已常规用于临床。

在过去的筛查工作中,工作人员发现,居民对于房颤的治疗率还不高。以越秀区白云街为例,仅61.5%的居民知道自己有房颤。接下来,该研究小组将继续开展这方面的服务和研究,希望更多人积极参与筛查,早干预早治疗。

什么是“房颤”?

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它的危害在于它增加了患者发生脑卒中、心衰和死亡的风险。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危险是窦性心律患者的5倍。房颤患者卒中之外的心血管风险更高。最新一项大型房颤队列随访研究结果显示,房颤患者5年内发生卒中的风险为7.1%,而死亡风险和心衰风险则分别为48.8%和13.7%。

[责任编辑:羊庆丹]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