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深圳布局实施养老事业“1336”工程 提多项创新之举


来源:金羊网

近日,由深圳市民政局起草的《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送审稿)》(以下简称《养老服务条例》)已报送深圳市法制办审查,并在市法制办官网上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征求意见截至11月15日。

深圳布局创新养老“时间银行”积分可换养老服务

“最年轻的一线城市”出台养老服务条例,提出多项创新之举

近日,由深圳市民政局起草的《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送审稿)》(以下简称《养老服务条例》)已报送深圳市法制办审查,并在市法制办官网上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征求意见截至11月15日。

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深圳户籍老年人为28.8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6.6%,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身为“最年轻的一线城市”,深圳提出布局实施养老事业“1336”工程,并提出了养老服务事业多项创新之举。

深圳常住老年人约90万

“老龄化”是近年来的热词,深圳却是当之无愧的“最年轻的一线城市”。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深圳户籍老年人为28.8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6.6%,而广州、北京、上海,60岁以上人口占比数分别为18.03%、24.5%和33.2%。不过,按常住人口统计,约有90万老年人生活在深圳,再加上内地来深投靠子女和“候鸟”型老年人,深圳老年人的数量实际上超过120万。

深圳市民政局介绍,虽然目前深圳老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相对较小,但是深圳的人口规模大,且仍呈增长态势,人口密度也非常大,“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布局养老事业,以免将来在资源承载、产业发展等方面陷入完全被动。”

记者了解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深圳的平均人口年龄只有27岁,而根据2013年的统计,深圳的人口平均年龄为33.6岁。2016年,时任深圳市民政局党委副书记陈亚凯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成年型社会到老年型社会,全国平均时间是18年,而深圳是10年左右,在从成年社会向老年社会的人口转变过程中,深圳的速度要比全国快很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户籍人口不断增加、早期来深圳特区创业的“拓荒牛”成批退休、随迁老人持续增多,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日益突出。

将对养老服务需求统一评估

根据《养老服务条例》,深圳特色养老的总体方向是推动实施养老事业“1336”工程,即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化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建立全市域养老服务网络(1张网),凝聚政府、市场、社会公益力量(3股力量),提供政府基本保障、居家社区联动、机构养老服务(3种服务方式),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养老服务体系(6个层级)。

此外,市政府将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制度,根据老年人的身份特征、身体状况、经济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科学确定养老服务的类型和等级,并以此作为老年人享受养老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提和依据。

在硬件保障上,《养老服务条例》提出,社区养老服务用房按照每二万人不少于75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置建设,具体由区主管部门进行规划。新建住宅区的养老服务用房等设施,应当按照前款标准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已建成的住宅区未达到标准的,通过购置、置换或者租赁等方式调剂解决。

社区设“养老服务专员”

送审稿还提出了多项创新之举。比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参保的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所需费用。设立“时间银行”,志愿者或者其直系亲属进入老龄后根据其养老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志愿服务积分等优先、优惠享受养老服务。社区设立“养老服务专员”,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设立社区养老服务专员,养老服务专员与常住老年人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500。养老服务专员负责为市民提供养老政策咨询、办事指南、服务推荐等。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深圳还有多项措施鼓励民办养老院发展。本月开始实施的《深圳市民办养老机构资助办法》规定,新增床位每张资助4万元、一级护理每月每床资助600元、五星级养老机构一次性奖励30万元。送审稿同时提出,政府将对经营性养老机构建设减半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市、区政府通过贷款贴息、直接融资补贴、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等措施,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养老服务业。市、区政府应当完善养老机构资助制度,对社会力量投资举办的养老机构给予建设和运营补贴。

专家点评

深圳创新举措可激励年轻人参与养老服务

中山大学副教授、人类学博士周如南认为,对于深圳“未雨绸缪”的布局,说明城市在追求经济增长以外,也在追求人民的幸福获得感。对于送审稿中提出的,设立社区“养老服务专员”和“时间银行”等举措,周如南表示肯定。“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设立社区养老服务专员,说明政府职能在转移,通过社会承接来解决一部分养老服务问题。而‘时间银行’在全国来说也是创新之举,可以将年轻人的志愿服务和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正向的激励。”

周如南建议,政府可以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政府、市场、家庭、社区、个人及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应积极参与居家养老。其中,政府在社区居家养老机制体制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市场力量要基于养老市场多元化需求和人群结构性差异,提供优质服务。此外,社会组织也应发挥更大作用,结合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提供养老服务。

[责任编辑:张子翔]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