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深圳光明区两会今日落下帷幕 提出加快建设“四城两区”


来源:凤凰网广东综合

2018年10月12日上午,政协深圳市光明区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幕。10月13日上午,深圳市光明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光明进入两会时间。光明区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上,光明区政府工作报告详细回顾了光明新区成立以来各项事业取得的长足发展,规划了未来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工作,提出要为加快建设“四城两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而努力奋斗!

光明区两会今日落下帷幕,提出加快建设“四城两区”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而努力奋斗

步入新时期,光明谱写发展新篇章

光明区政协一届一次会议现场

2018年10月12日上午,政协深圳市光明区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幕。10月13日上午,深圳市光明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光明进入两会时间。光明区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上,光明区政府工作报告详细回顾了光明新区成立以来各项事业取得的长足发展,规划了未来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工作,提出要为加快建设“四城两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而努力奋斗!

报告用一组组有力的数据,从发展格局、经济实力、城区面貌、人民生活、群众认同感等“五个显著提升”展示了11年来取得的成绩。

在晒出成绩同时,报告也坦言光明发展还有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针对这些“痛点”,提出本届政府工作的重点是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光明科学城的规划建设,加快打造光明区新的城市中心,狠抓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多措并举大力拓展发展空间,以超常规的力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大力提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质量,打开光明各项工作新局面。

报告就未来3年的发展作出郑重承诺:

城区实力实现新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21年实现全区上市公司数量倍增,达到36家左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达到1300家左右。

乐居环境更加完善。新开业一批商业综合体、高端酒店等配套设施,新开工一批高标准文化、体育设施,让光明的群众能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城市生活。推动学位建设大跃升,打造1至2所在全市叫得响的拔尖学校。3年内规划建设256个公园,实现“500米有社区公园、2公里进市政公园、5公里到达森林公园”。

营商环境再上台阶。推行“互联网+”服务模式,继续简化涉企行政审批流程。坚决打击“二房东”扰乱租赁市场行为,控制企业用房、用电成本,切实解决企业负担。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减少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民等企业反映强烈的现象。

城市“痛点”基本消除。适当超前布局给排水系统、电力系统,全面梳理易涝积水点、电力供应不足区域,找出原因、系统解决。

城中村面貌根本改观。深入实施城中村综合治理3年行动计划,完成全区119个城中村综合治理。全面推进“三线下地”和各类管网改造,完成消防、燃气、用电、生活污水等12项治理工作。

历史遗留问题较好解决。落实原光明农场土地历史遗留问题政策,加快土地确权。解决一批历史遗留违法建筑问题,努力让历史问题不再遗留,让社区集体经济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在光明区一届一次党代会首次提出打造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目标后,此次光明区政府工作报告对这一宏伟蓝图如何着笔给予了相当大的篇幅来阐述。

报告特别强调,当前光明区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光明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建设思路、建设路径、建设重点谋划好、安排好、落实好,确保各项工作紧张有序推进。

聚焦世界一流科学城宏伟蓝图

规划建设好光明科学城

光明科学城是粤港澳大湾区引领科技源头创新、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前瞻布局,初步规划面积超90平方公里,未来将成为集聚世界级大科学装置群、集聚科学研究顶尖人才的特殊城市区域。

报告指出,要着眼新一代科学城建设的最高标准,主动对接深圳市和有关规划设计机构,深入研究科学城发展的基本规律,高水平编制好科学城规划,合理布局先行启动区、主科学社区和科学装置集中区等功能片区。要根据初步的规划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强力推进相关片区土地整备工作,协调市有关部门对相关片区用地规划和生态控制线予以进一步优化。要坚决落实市科学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做好科学城运行管理机制的设计和安排。要坚持“科学”与“城”的深度融合,提前开展配套服务研究,做好区域交通、教育、医疗、居住等规划,努力形成蓝绿为底、组团镶嵌、轨道互联、疏密有致、共享开放的“科学社区+居住社区+产业社区”。

规划先行▶▷以国际视野高质量编制科学城发展规划

科学发展,规划先行。光明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规划先行,会同市发改委以国际视野、全球眼光,高质量编制光明科学城发展规划。积极协调市规土委,按照“蓝绿为底、组团镶嵌”的要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明晰定位目标,优化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高水平编制科学城空间规划。加强光明科学城与南山大学城、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东莞中子科学城等创新节点的交通规划研究,构建以光明科学城为核心、串联粤港澳大湾区科教创新节点的综合交通体系。

全面启动大科学装置建设。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推进土地整备工作,2018年底前完成启动区2平方公里土地整备。加快脑模拟与脑解析、合成生物研究、材料基因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多模态跨尺度医学成像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力争2018年底前启动脑模拟与脑解析、合成生物研究土建工程,2020年完成主体工程。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提到将以荔湖公园为核心,再布局一批世界级大科学装置。这将给光明区乃至深圳市提升源头创新能级再添重要砝码。

世界级大科学装置需要匹配的是一流的配套设施。报告中也提到,要打造若干个人才汇聚的科学社区,为国内外科学家营造专心研究、自主探索的科研环境。打造山水入城生态格局,以茅洲河为生态主轴,串联生态绿心,打通水生态廊道,力争2020年上半年建成光明森林运动公园。加快开展专家楼、会议中心、交流中心等科技配套设施选址工作,力争2019年动工建设。加快推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附属中小学、中大片区人才保障房等项目建设,力争3年内建成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光明云谷一期项目建设,为科学城建设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和产业转化平台。

共享合作▶▷面向全球发起参与大科学计划和国际合作项目

报告提出要大力推动国际共享与合作。引进国际化的高端人才和研究团队,寻求与全球知名研究机构、高水平大学、高技术企业开展合作,面向全球发起参与大科学计划和国际合作项目。积极落实《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推动与香港在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方面的协同协作,加快引进生命科学研究院、脑科学国际创新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院等关联基础研究机构;注重交叉融合,着力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方面的创新引领,力争引进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前沿交叉研究中心。

同时,打造综合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大科学装置、基础研究机构与企业研发需求的联动,建立联合科研攻关机制,推动大科学装置开放使用、数据成果共享,以前沿技术和共性需求作为研究重点,形成高能级的应用技术研究群落。充分发挥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创新主体作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的全过程科技创新生态链,促进前沿科技成果就近快速转化。

聚焦深圳北部中心战略规划

全面优化城市发展格局

深圳北部中心是光明在全市未来版图中的新定位,是全市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报告提出要加快打造具有高品质城市设施、完善城市功能、鲜明城市特质、集聚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深圳北部新城区。要尽快启动光明中心区建设,将其作为体现光明新追求、独特性和高品质的关键;要突出规划好4公里的大跨度、可通达中轴线,在光明小镇、中央公园至茅洲河的中心区中轴线东西两段,集中布局文化、商业、办公等高品位功能设施,结合2平方公里的高标准中央公园,打造光明的城市“心脏”,形成集聚周边消费人气、吸引高端人才的核心圈。要扎实推进凤凰城等环中心各片区建设,形成联动发展、功能完备、产城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圳北部中心。

启动光明中心区建设,打造光明城市“心脏”

报告中在谈到城市发展短板时直言当前光明区的区域发展缺乏特色和亮点,中心城区尚未形成,社会公众对光明的印象,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的中低端形态。

未来光明区将对标国际一流中心区标准,启动约8平方公里的光明中心区建设,2019年完成2平方公里中央公园和中心区范围主要道路的土地整备、公园设计等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同步打造中央公园活力商务带,推动建设高等级酒店、商业综合体、高品质写字楼,规划建设2栋高度超400米高端商务综合体,形成光明城市地标。打造中央公共文化带,在中心区中轴线及中央公园周边布局特色博物馆、少年宫、体育中心、光明书城等公共配套设施,完善中心区城市功能,力争3年内聚集一批高端城区要素。

加快科学城片区开发,推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光明小镇、光明云谷等重大项目建设,在光明北部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凤凰城开发建设。启动光明城站综合开发,推动光明绿环项目落地并初具规模,打造产业集聚的“智造高地”和功能完善的“城市会客厅”。着力打造龙大科技创新走廊,协调加快龙大高速光明段市政化改造,对释放空间进行一体化规划开发,解决“两明地区”(公明街道和光明街道)割裂现状。

将光明城站打造为深圳北部综合交通枢纽

报告也提出在公明、新湖、玉塘、马田街道办事处行政办公区周边,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形象,形成新的商业街区。依托轨道6号线凤凰城站、长圳站等轨道交通重要节点,打造一批商业综合体。未来3年推动建立大型商业综合体5个,高等级酒店2家,新增商业空间50万平方米以上,引进品牌连锁商家30个以上。

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抢抓新一轮国家铁路建设机遇,以站城一体化的开发建设理念将光明城站打造为深圳北部综合交通枢纽,围绕高铁站进一步加大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的建设力度,实现各类交通线路的交会。加快轨道6号线、6号线支线和赣深高铁施工建设,协调推动轨道13号线光明段、18号线、6号线支线南延段纳入全市城市轨道交通五期建设规划。加快建设城市候机楼,推进立体智能综合停车场试点建设。加快“三纵三横”高快速路网建设,强化与周边区域联系。协调推进公常路中山大学段下沉式改造。大力发展跨区域公共交通,新增和调整跨区、跨市交通线路10条以上。

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瞄准制约光明发展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加强宏观统筹,加快建设步伐,为城市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注重大战略规划聚焦民生热点难点

光明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10月12—15日是光明两会时间。此次光明区两会,是在光明区设立的历史节点上召开的重要会议。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代表委员们的热议。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聚焦世界一流科学城宏伟蓝图,规划建设好光明科学城。不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此展开热议。他们纷纷表示,要按照时间表全面完成科学城启动区土地整备工作,同时要建设一流配套设施,提升软硬环境。

区人大代表李志东表示,新湖作为科学城建设的主战场,将对照报告提出的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讲政治,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基层治理。二是讲结果,抓好科学城土地整备。在区委的领导下,新湖办事处正全员投入、全面推进科学城土整工作。虽然条件艰苦,任务繁重,但新湖广大干部将攻坚克难、全面完成好任务。三是讲质量,实现市容环境和营商环境的双提升。

教育医疗等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光明区在医疗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不少投入,但民生“欠账”较多,教育医疗等民生服务还处在数量扩张阶段,高质量公共资源供给还不足。光明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增加更高水平民生供给,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些提升民生福祉的内容都让代表委员们倍感振奋,希望光明不断补齐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短板,精细化基层治理,依靠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等优质资源,打造教育医疗高地。

区政协委员王婷认为,除了要从外部引进名校长、名教师,学校自身也要有内生力,要建立师资培养机制、健全考核与评价制度等。如果学校仅仅依靠外力,而不是深挖自身潜力激发内生力,就不可能有更好的、新的发展。

区人大代表何裕隆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他表示,很高兴看到报告提出支持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建成华南地区诊疗技术最优的医院之一。中山大学非常明确要把中山七院办成深圳的医疗高地。目前也正把最好的专家、团队引到光明,目前医院已经有20多个卫生部或教育部认定的重点学科,许多工作人员也纷纷扎根光明,在此安居乐业。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张子翔]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