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卢新华向母校复旦大学捐赠《伤痕》手稿


来源:澎湃新闻网

借助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和效率,今天的文章可以很容易达到“10+”“100+”的阅读或转发量,然而在四十年前,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仅靠纸媒和口耳相传,就制造了上百万的阅读量和上千封的读者来信,这被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中文系教授陈思和称为“一场奇观”。

新时期文学40年,卢新华向母校复旦大学捐赠《伤痕》手稿

借助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和效率,今天的文章可以很容易达到“10+”“100+”的阅读或转发量,然而在四十年前,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仅靠纸媒和口耳相传,就制造了上百万的阅读量和上千封的读者来信,这被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中文系教授陈思和称为“一场奇观”。

除去风靡全国的表面影响之外,《伤痕》还带来了具有变革性的深刻意义。今年是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运动四十周年,同时也是新时期文学四十周年,而新时期文学开端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伤痕》的发表。

近日,卢新华把有关《伤痕》的手稿、版本、图片以及围绕《伤痕》的上千封读者来信,捐赠给母校复旦大学图书馆收藏,并于10月10日举行了“新时期文学第一潮——《伤痕》手稿、图片、绘画、资料展”。

《伤痕》在《文汇报》发表后,卢新华收到了上千封读者来信。 澎湃新闻记者程千千图

“凡是在读的,都在哭泣”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初入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卢新华一直在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动荡十年进行反思,最后他选择了写小说。

“当时班级要办一期墙报,每人必须根据自己所在兴趣小组交一篇相应的作品。我就写了《伤痕》这篇小说。”卢新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从晚上六点到凌晨两点,《伤痕》一共写了8个小时。这8个小时,不仅改变了卢新华的一生,也改变了整个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走向。

《伤痕》写成后,最开始是发表在学生宿舍的墙报上。当时卢新华并没放在心上,两三天后的清早,他忽然听见宿舍门口人声嘈杂,打开门探头一看,原来很多人正围着看他那17张稿纸的《伤痕》。

“以后一连好几天,墙报栏前总是挤满了人,唏嘘声响成一片。还有同学边看边抄,泪水不断洒落在笔记本上。直到《伤痕》在《文汇报》上发表,墙报栏前读者始终络绎不绝。众人对着墙报伤心流泪,成了复旦一景。”卢新华回忆说。

随后,《文汇报》用一个整版发表了这篇小说,印了150万份,轰动全国,一时间无人不知卢新华,无人不谈《伤痕》。

“在校园里,凡是在读的,都在哭泣。”当时身在徐州读大学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乃乔说,“‘文革’给这个民族在那个时代所留下来的伤痕、苦难和苦涩,正是被《伤痕》这么短的小说给浓缩出来了。所有的读者,包括社会上的读者,在读这个小说时,都是把自己的心灵融入在小说的苦涩中,一同在震荡。”

发表在学生宿舍墙时的《伤痕》誊抄稿

“新时期文学是作家和群众合力创造的”

时隔四十年,卢新华将他手上的《伤痕》的手稿、图片和书信资料全部捐赠给了复旦大学图书馆,在他看来这是最合适的,“因为当时有个说法,全中国的眼泪流成一条河,这条河的眼泪就是从复旦校园流起的。”

在这批捐赠资料中,除了《伤痕》最初写在笔记本上的初稿以及发表在学生宿舍墙时的誊抄稿外,还有读者从全国各地写给他的1000多封信件,信件作者包括知青、工人、士兵、医生、大学生、中学生等。这些信件中,有的读者向卢新华倾诉了与小说主人公王晓华相似的命运经历,感谢卢新华写出了他们的心声,有的写信与卢新华探讨《伤痕》在艺术上的长处和不足,有的文学爱好者把自己的习作寄给卢新华,希望卢新华指点……从这些饱含真情,甚至称卢新华为“姐姐”的信件中,不难感受到《伤痕》发表后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力。

“这个作品出来,受到千百万群众的欢迎,不像我们今天有互联网、有粉丝,在当时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篇小说在报纸上发表,就引起这么大轰动,这是一个‘奇观’。”陈思和认为,“从中我们看到,新时期文学的开创不仅仅是作家的功劳,而是作家和群众合力创造的。”

向卢新华“大哥、大姐”请教写作的中学生来信

“不忘初心首先是不忘历史”

此次展览,还有李斌等画家以小说《伤痕》为底本创作的连环画,这部同名连环画获得了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一等奖,并由此生发出了“伤痕美术”的概念。在李斌看来,这次展览的意义不亚于当年小说《伤痕》的发表,“它再次唤起了我们对那个时代的记忆,也提醒我们要记住那段历史。”

实际上,这也正是卢新华捐赠出这批手稿资料的一个初衷。“我们党强调不忘初心,我个人对‘不忘初心’的理解首先是不忘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人成长过程当中都可能走些弯路,都会有坎坷和挫折,只有不忘初心、不忘历史,才能找到今天走下去的着力点。”卢新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除《伤痕》外,卢新华还在80年代出版了《伤痕》的姊妹篇《魔》,后来又出版了《森林之梦》《细节》《财富如水》《紫禁女》《伤魂》《三本书主义》等著作。在这次捐赠的资料中,卢新华首次展示并捐赠了除《伤痕》之外的其他著作手稿,如《森林之梦》《紫禁女》《细节》等小说的手稿。

陈思和透露,复旦大学图书馆会尽快做成完整版《伤痕》资料文献数据库,以供读者阅读、研究。“这次特设专题展览,陈列卢新华的赠品以及画家李斌所创作的《伤痕》油画原作,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的同时,也希望今天的读者能够重返历史现场,抚今追昔,感受中国今天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伟大进步。”陈思和说道。

以小说《伤痕》为底本创作的连环画澎湃新闻记者程千千图

[责任编辑:张子翔]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