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坏孩子”最大的敌人是以爱为名的伤害


来源:中国青年报

对“坏孩子”的教育,比对“好孩子”的教育难得多。对于“好孩子”来说,他们不用扬鞭自奋蹄,老师只要适当启发、教育即可。可是,对于“坏孩子”的教育需要下大力气设计一个教育制度,这考验着教育制度的良心——要知道,拯救一个“坏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这才是教育理念的根本。从社会价值来计,这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工作。

“坏孩子”最大的敌人是以爱为名的伤害

在南昌阳光学校采访了整整一天,接触到七八个孩子,他们与想象中的不一样。有的孩子身上尽管有些“江湖气”,但是言语之间还会蹦出几句有哲理的“大人话”,比如“想想小时候,感觉自己做得不对”“人活着就是要努力”。与这些孩子相处的时候,真心不觉得累,只要信任对方,他们便会竹筒倒豆子一般,说出自己的境遇与想法,不会藏着掖着。

要知道,这些孩子是家长眼里的“坏孩子”,打架、抽烟、叛逆、逃学、网瘾……尽管记者不喜欢“坏孩子”“差生”一类的标签,但在孩子亲属眼里,这些孩子是“无可救药,甚至‘犯了事’法律管不了,才被送到阳光学校”。很多家长送孩子来阳光学校的时候,都是一个眼神——充满着失望。可是,这里的老师说,每个进来的学生几乎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失范的故事,离婚、单亲、意外、过高的期望……家庭的变故,最后传递到孩子身上,简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但又没人真正倾听他们的内心诉求。

“表面上看起来是孩子变坏了,实际上这是孩子逃避的一种方式。”阳光学校的一名年轻老师说。这群孩子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的烦恼,这本来不应该是他们该负担的压力。转来转去,最终家长却把过错算在孩子头上。孩子用逃避的方式面对家庭,去网吧、KTV,甚至打架,以此来舒缓自己的压力。

记者见到的这些孩子,无一例外地与家长发生过冲突,也遭受打骂、体罚、关禁闭。可细想一下,家长们没有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供孩子成长,甚至有的家长私生活一塌糊涂,却要求孩子三观正确、努力向上。打一个比喻,就像家长生病了却让孩子吃药,结果家长依然重病,孩子没病逼出了疾病。

我们无意为这些孩子过格的行为开脱,的确有的孩子行为不端,的确有的家庭遭遇了不幸。记者观察发现,不少家长,以爱为名伤害孩子,甚至伤透孩子的心:缺少陪伴却充满指责,缺少关爱却充满戾气,缺少引导却拳脚相加,只能造成家长与孩子的隔阂。与其说,一些家长借口“工作忙,但很爱孩子”,只好把孩子送到阳光学校接受教育,不如说,他们把本属于自己的教育责任,推给了学校,以为用钱就可以买来教育。这本质上是一种懦弱、推卸责任的表现。

停止以爱为名的伤害,转变为以爱为实的教育。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这些孩子“家庭管不住、学校管不了、刑法够不着”,他们的出路在哪里?南昌团组织做了一些探索,一方面与综治办、公安局和教育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合作,另一方面找到阳光学校,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让孩子有合适的去处。在这个过程中,南昌团组织作为一个监督者,保证孩子在合适的学校环境中成长。

我们需要冷静地看到,学校不是永远的归宿,未来孩子依然要回归家庭和融入社会。如果他们的家庭和父母没有改变,只能让孩子被动适应家庭生活。这样的要求,对孩子太高了。若要停止类似家庭以爱为名的伤害,一方面孩子可以进入阳光学校,另一方面是否考虑可以开设家长课堂,让这些孩子的父母强制地接受亲子教育,换言之就是教这些父母如何做合格的父母。

对“坏孩子”的教育,比对“好孩子”的教育难得多。对于“好孩子”来说,他们不用扬鞭自奋蹄,老师只要适当启发、教育即可。可是,对于“坏孩子”的教育需要下大力气设计一个教育制度,这考验着教育制度的良心——要知道,拯救一个“坏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这才是教育理念的根本。从社会价值来计,这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工作。

[责任编辑:李悦]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