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房里养数万只“小强”这个华师教授的研究被权威杂志重点推荐了


来源:广州日报

已被人们习惯称为“小强”的蟑螂,实在不怎么讨人喜欢,但华南师范大学李胜教授团队却在他的实验室“蟑螂屋”里养了数万只,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

他的房里有数万只“小强”

华师教授深入研究蟑螂发现其“断指再生”能力或可用于人类创伤修复

实验室的赵政照管着数万只蟑螂。

华师的李胜教授

实验室里的蟑螂标本

已被人们习惯称为“小强”的蟑螂,实在不怎么讨人喜欢,但华南师范大学李胜教授团队却在他的实验室“蟑螂屋”里养了数万只,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3月20日,李胜团队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并被作为同期Research Highlight重点推出。在这篇论文中,他们解释了有着超强适应和生存能力的蟑螂为何会被称为“小强”,他们还确认了蟑螂的“断指再生”能力,认为这与生物的损伤机理有共生性,如果能通过合成等方式,很可能用于人类创伤修复。

“蟑螂屋”内培养数万只“小强”

3月20日,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发表了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昆虫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李胜教授团队与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詹帅研究员等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The genomic and functional landscapes of developmental plasticity in the American cockroach”(美洲大蠊发育可塑性的基因组与功能诠释)。

在这篇文章中,他们完成了最具代表性的蟑螂品种之一——美洲大蠊3.4G庞大的基因组测序和后续拼接与注释工作(该基因组的大小在昆虫中仅次于东亚飞蝗),其中60%左右为重复序列,预测到了21336个蛋白编码基因。

昨天,记者走进位于华师校园的昆虫所李胜实验室,这里有一间神秘的“蟑螂屋”,里面培养了数万只品种不同、大小不一的蟑螂。2016年6月全职到华南师范大学工作之后,除果蝇以外,李胜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对象改为蟑螂:这种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肆意滋生、危害猖獗的卫生害虫,严重危害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财产安全。

李胜告诉记者,他发现在广东,人们最讨厌的动物就是蚊子和蟑螂。“对蚊子做基础研究的专家和项目有很多,但研究蟑螂的不多。”他希望能将理论研究与现实应用更好地结合,将研究成果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蟑螂为何被称为“小强”?

在人们的认知中,蟑螂的断腿可以重新长出,甚至头掉了还能生存几天,所以被称为“小强”。该研究不仅证实了这些现象,还部分解释了断肢再生能力的发育机制。

李胜表示,希望能借助昆虫的再生原理,为人类提供帮助。“蟑螂的‘断指再生’能力与生物的损伤机理有共生性。如果能通过合成等方式应用到动物模型中,就可以进行创伤修复。”

如何防治蟑螂?

小区家庭相结合

据悉,蟑螂还是我国的一味传统中药料,其活性成分提取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已30余年,同时,他们还是不完全变态模式昆虫的理想材料。目前,李胜实验室分别以衣鱼、美洲大蠊、果蝇作为不变态、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代表昆虫研究变态发育的演化规律。

为此,李胜提出利用整合行为调控、生物防治、遗传防治优势,建立小区和家庭相结合的系统防治策略和方法。“尽量少用农药或不用农药,可以利用化学气味吸引加以消灭,或是把它们赶出去。”他说。

李胜表示,希望能发掘和利用蟑螂活性成份,变废为宝,弘扬和推动传统昆虫中药的巨大潜能。

[责任编辑:戴陈颖]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