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香港“护国歌校长”:我尊重学生对国家有不同意见,但……


来源:政知见

去年底,香港专业进修学校(简称港专)举行毕业典礼,两名毕业生因为不遵守“播放国歌时必须肃立”的校规而被要求离开现场,校长陈卓禧事后在场外与闹场学生对话。对话视频迅速在网络爆红,陈卓禧获称“爱国校长”、“护国歌校长”。

香港“护国歌校长”:我尊重学生对国家有不同意见,但……

去年底,香港专业进修学校(简称港专)举行毕业典礼,两名毕业生因为不遵守“播放国歌时必须肃立”的校规而被要求离开现场,校长陈卓禧事后在场外与闹场学生对话。对话视频迅速在网络爆红,陈卓禧获称“爱国校长”、“护国歌校长”。

成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去大会堂开会的第一天,陈卓禧请同行的委员在天安门广场上拍了一张照片,并第一时间更换了微信头像。照片中,陈校长的左衣领上别了一枚港专的校徽,此后每次开会,他都戴着这枚校徽出席,陈卓禧说这是习惯,也是对港专的感情。

3月12日,陈卓禧接受了政知见专访。

陈卓禧接受访问 本文图自“政知见”

谈毕业典礼

出去见学生之前做了比较坏的打算

政知见:能不能还原一下当时毕业典礼的场景?

陈卓禧:我们的学生毕业之后,年底会回到学校参加毕业典礼,领取毕业证书。去年12月,我们举行毕业典礼。按照规定,奏国歌的时候要肃立。但是,有两位学生没有按照要求做,一位是坐在椅子上没有站起来,另一位是在胸前打交叉,表示对国歌的不承认。

我们当时按照预案,把毕业典礼的程序停下来,请两位学生出去,同时还有大概10位毕业生也跟他们一起离开了。待会场安定之后,我们又重新开始了毕业典礼的程序。

后来,有部分毕业生在我们的休息室外面有比较激动的行为,要求见我,在网上视频里的那段话就是我出去见他们的时候说的。

政知见:有预案是想到了毕业典礼上可能会发生一些事情?

陈卓禧:2016年学校毕业典礼的时候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后来其他学校也有一些对国歌的不尊重行为,所以我们在筹备2017年毕业典礼的时候就做了预案,目的是要把毕业典礼回归到应有的庄重、欢乐氛围中,而不是变成一个政治表态的场合。

政知见:您在休息室外跟学生谈话也是在预案中吗?

陈卓禧:这个没有准备。学生想要见我,我就出去了。之所以说些话,是想告诉他们,首先,要纠正他们对爱国行为误解。我们学校坚持爱国,升国旗奏国歌是传统,在殖民地时期也是付出了代价,我要告诉他们这段历史,防止有些人把爱国行为丑化,认为是“图名图利”。

其次,我尊重他们对国家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他们也要尊重学校的立场和毕业典礼这个场合,不能因为要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损害别人的权利。

政知见:后来在浸会也发生过学生围堵老师8小时的事件,您当时出去面对激动的学生会害怕、担心吗?

陈卓禧:我不害怕,但是也做了比较坏的打算。在以前发生的一些事情里面,也有过比较激进的毕业生,出现了冲击学校、围堵嘉宾等等。我在出去的时候,告诉同事,就交代了同事,要是部分的学生不让我走,你们要报警。

有风险是一定的,但要报警不是因为担心我个人安危,我对我的学生们有信心,他们不会伤害我。但是,我觉得围堵嘉宾的做法,已经超出了社会允许的底线。你有自己的自由,但是不能妨碍其他人的自由,围堵这是人身禁锢,是违法。这比在毕业典礼上面表演政治态度,还要更进一步,所以我要采取更严厉的方法来惩处他们。

政知见:事件还有什么后续进展?

陈卓禧:他们是毕业生,现在都毕业离开了学校。

谈港专历史

毕业典礼奏国歌是港校普遍做法

政知见:您说港专是一所爱国爱港的学校,即使在殖民地的年代都没有退缩过,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

陈卓禧:香港的第一家工人夜校是在1947年成立的,日本投降之后,大量逃难出去的香港居民回来生活和工作,但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十分不好,大量居民面临失学、失业,我们的工会前辈就建立起工人夜校和劳工子弟学校。工人夜校教授成人,他们因为战争错过了学习的机会,给他们补文化补技术,让他们有谋生的能力。劳工子弟学校就是给他们的子女一个上学的机会。

因为对于当时的殖民地政府来讲,我们是帮他解决社会问题,所以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跟殖民地政府是有合作关系的,能够拿到殖民地政府给予的资金补贴。还有一个官立学校的校舍给我们使用。

但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港英政府改变了他们的立场,并对爱国的力量进行镇压,有38个爱国团体被取消了,团体的领导人被递解出境。我们学校的待遇也改变了,如果要继续享受拨款补贴,就要按规定挂英国旗,挂英国女王像。但是我们的前辈坚持挂五星红旗,所以我们失去了补贴和校舍,后来港英政府也封杀我们,不承认我们的学历教育。

政知见:毕业典礼奏国歌是港专延续了多少年的传统?

陈卓禧:在2001年前后,我们有了新的毕业典礼,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就有奏国歌的做法。这也是香港高校普遍的做法。

政知见:事件发生之后,对学校有什么影响吗?

陈卓禧:还是受到了内地和香港民众大力的支持。香港民众特别是网民的反应还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网民差不多是一边倒地支持我们,他们认同年轻人就是要尊重场合、尊重别人,学校举行的毕业典礼,不是表达政治诉求的地方,这是共识。而且他们也觉得,我们坚持立场也是应该的,因为港专就是有这样的传统。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大的意外,也是鼓励。当然,同事和学生的工作还要慢慢去做,但现有的反应已经大大超乎了我们的预期。

谈香港青年学生

对超越底线的行为会按不同程度惩处

政知见:不止是港专,这几年很多港校都有一些类似的事件,这些学生大都是香港回归之后出生的,为什么他们会有这些激进的行为?

陈卓禧:我想,香港绝大多数年轻人还是关注自己的生活、学习、前途。会发生激进的事情,一部分原因是现在有一些年轻人,非常的以自我为中心,受到“自我主义”的影响,总是要别人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缺少对别人的尊重。也是有一些媒体会放大他们的作为,让他们登上头条,有“英雄感”。

政知见:对于您说的“自我主义”,学校要如何应对?

陈卓禧:所以我们在很多措施上坚守底线,超越了底线的行为,就是要有惩处和教育,我们会按照不同的程度去惩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把奏国歌时闹场的学生驱逐出毕业典礼现场的原因。

事情发生之后,我坚决拒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也是希望能有一个空间和时间,让我们的学生和老师来消化理解这个事情。思考一下以后要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现在在校的学生,理解我当时讲的一番话,理解学校的立场。还有,也希望港专在今后的国情教育,和青年学生的品德教育方面,能够摸索出更有效、更符合年轻人特点的教育方法。

陈卓禧接受访问

谈爱国传统

当校长是被老校长“骗”来的

政知见:您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始终秉持爱国理念来自哪里?

陈卓禧:我的父亲就是很爱国的,也跟我自己的经历和前辈们做出的榜样有关。在我小时候,香港还是殖民地,能够深刻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比如种族歧视,华人小孩和白人小孩在街头打架,受罚的都是华人小孩。

我的前任校长邹钰瑛高中毕业的时候非常好,但她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到工人夜校工作,一干就是40多年,放弃了发展机会还要承受低薪,当时港专没有拨款,只收一点学费,老师的工资只有社会工资的几分之一,经济压力很大。上个世纪50年代还有一位老师,是中山大学的毕业生,这都是天之骄子,来学校当教员,就住在山脚下的木房子里,有一天下班回家发现,山上的石头滚下来把他的房子都砸烂了,他还说“幸好我去上班了”。

这些事情都一直激励着我。

政知见:您曾经在香港无线电视台工作过,也是我们的同行,为什么会去港专做校长?

陈卓禧:我是被老校长“骗”来的。我在电视台工作的时候,也在港专兼职。1993年,经过与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部)沟通交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香港设立考场,地点就是港专,老校长就邀请我回去做专职的职员。

我本来的打算是做满4年就回到媒体,因为1997年香港要回归,我希望能够作为媒体人在现场进行报道。后来老校长说服了我,留在学校,在1997年9月1日,我成为了港专的校长。

政知见: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留下了?

陈卓禧:我留下是因为有一个重要的想法。

我想做“打牌人”,不想做“旁观人”,希望用自己实质的工作,给香港的教育和爱国事业做点事情。这是旁观者跟局中人的分别。

政知见:不后悔?

陈卓禧:不后悔。港专是一个很大很好的平台,能够让我发挥,和实践我觉得应该做的事情,虽然很艰难,但是我们一步一步走过来,确实对社会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包括对政策影响。

举个例子,有段时间,政府推出再就业培训,允许试点的机构都是公办机构,港专是唯一的民办团体。公办机构的方案都是要政府先投资,几十万到一百多万不等,然后再开设课程,这样培训就不能马上开始。我们提出的方案就是先开展培训,然后三五年之内拨款机构再将钱拨付给我们。在1997年金融风暴之后,很多工人、市民失业,短期内需要大量培训,我们这个方法就解决了燃眉之急。此后再有类似事件,也都延续了这个传统。

谈履职

做香港年轻人和内地的桥梁

政知见:您是港专第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吗?有什么提案带过来?

陈卓禧:受薪职员里面我是第一个,这也是对我们工作人员的肯定,我跟老校长也讲了,老前辈们都很高兴。北京我常来,但是这样参加国家大事还是第一次。第一天政协开幕式,在大会堂唱国歌,我还是很激动的。

提案方面,因为准备的时间很短,我也不太熟悉政协的运转,还在学习和思考。但有一个总体方向,要加强香港年轻人跟内地的交流和了解,这是我五年任期内最重要的工作,我想做一个桥梁,把内地的一些信息带给香港的年轻人。还有,是希望让更多香港青年参加祖国的发展建设。总理报告中提到的三大攻坚战,扶贫和污染防治,都可以让香港的年轻人、学者和知识分子参与进来,有政府合作,也有民间团体的参与,让大家从一个局外人、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局中人,亲身感受到国家是怎么样变化、怎么样进步的,建立对国家的认同和责任感。

[责任编辑:麦志文]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