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揭秘千里追逃背后的“秘密武器”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早几年前游客到凤凰,不被扒窃是怪事;现在有视频监控,被扒窃才是怪事。”,,湖南湘西凤凰县的姚本忠,是县公安局的一位民警,他有一门“绝技”———看视频,透过覆盖凤凰古城3000多个公共监控摄像头拍下的视频画面,精准找出犯罪嫌疑人。用他的话来说,在凤凰,就是“莫伸手,伸手必被抓”。

4次换装、1次伪装、6次换交通工具,逃犯仍落网

揭秘千里追逃背后的“秘密武器”

“早几年前游客到凤凰,不被扒窃是怪事;现在有视频监控,被扒窃才是怪事。”

湖南湘西凤凰县的姚本忠,是县公安局的一位民警,他有一门“绝技”———看视频,透过覆盖凤凰古城3000多个公共监控摄像头拍下的视频画面,精准找出犯罪嫌疑人。用他的话来说,在凤凰,就是“莫伸手,伸手必被抓”。

凭这门“绝技”,他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在9月19日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还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南都记者关注到,此次表彰会前后,姚本忠使用的这一视频监控系统成为新晋“网红”。

它因“像群众的眼睛一样雪亮”而被命名为“雪亮工程”;它在社会治理中的实际应用,不仅被媒体频频聚焦,还被拍成专题片向全国推介。

“天网工程”“电子眼”背后的眼睛

姚本忠眼睛不大,因为熬夜,还有深深的黑眼圈。在凤凰古城,他被人们称作“‘电子眼’背后的眼睛”。

这些“电子眼”从2013年开始搭建。当时,依托公安系统部署的“天网工程”,凤凰县投资了3000多万元,在全县设置了3100个视频监控点。

这些监控摄像头,构成了一张覆盖凤凰县城的“天网”,姚本忠的日常工作,便是带着县公安局的视频侦查中队,透过摄像头拍下的画面进行视频侦查和视频巡察。

“接到报案,只要调出附近监控画面,顺着去向,都能找到踪迹。”姚本忠告诉南都,通过在重点时间段、对重点路段的在线巡察,好几次,警方通过在线巡察抓住了偷车的犯罪嫌疑人,通知车主领车时,车主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车被偷了。

在视频侦查中,姚本忠还练出了直觉:根据外貌、衣着、动作,就能看出谁属于“可疑人群”,继续跟踪,抢在对方“下手”之前,通知附近的公安干警进行盘查,防患于未然。

“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全覆盖、无死角”

继“天网工程”之后,去年中央部署了又一个公共视频监控系统———“雪亮工程”,它被纳入“十三五”时期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规划,旨在通过对视频资源的广泛聚合和深度应用,来增强预防和打击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这一投资千亿元的系统,作为“天网工程”的“升级版”,首要的突出特点是“全覆盖、无死角”。

此前,“天网工程”的视频监控点主要集中在城区、主干道,不少城中村、城郊地带、县级以下的村镇还是“天网”的盲区。

“雪亮工程”则是通过打通部门间的壁垒,连接近年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甚至是社区小区自主投建的视频监控,提高覆盖率;同时再通过升级改造、向城郊农村投建一批高清摄像头,扩大覆盖面,扫除“盲区”,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无死角”。

凤凰县也被湘西州列为“雪亮工程”的试点。姚本忠告诉南都,接下来,凤凰还将增设1400个摄像头,“这就相当于增设了‘电子警察’,以后在凤凰作案,藏到乡镇、农村也逃不了。”

南都记者了解到,公安机关依靠“雪亮工程”破获的第一案,是在山东临沂。

2015年7月,临沂市群众发现兰山区园博园内一男一女被人抢劫杀害。让警方感到棘手的是,犯罪嫌疑人有着相当强的反侦查能力,在对犯罪现场的勘查中,传统技侦手段都没能找出凶手的蛛丝马迹。

“雪亮工程”视频资源派上了用场。

警方通过园林、交通、城管、以及其他地区共享的视频监控资源,顺藤摸瓜,找了170 0多路视频监控,从案发现场一路追踪至千里之外的河南安阳,终于抓获犯罪嫌疑人。

千里追逃中,犯罪嫌疑人曾4次换装、1次伪装、6次换乘交通工具。

临沂市兰山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王焕增坦言:如果没有“雪亮工程”互联互通的平台和海量的视频资源,查找犯罪嫌疑人无疑是大海捞针。

联通共享“最大限度发挥大数据效能”

公共监控视频的共享和应用还不止于此。

继公安机关后,临沂市交通、城管等20多个行业部门陆续将视频系统接入“雪亮工程”。通过共享,环保部门拓展了环保监控范围,能及时发现污染源;组织部门也能远程列席基层党组织生活会等活动;在农村,果农也可以申请接入平台,实时看护果园、供客商实时察看生产情况,助力精准扶贫。

一位省级综治办负责人告诉南都,同“天网工程”相比,“雪亮工程”的开放性、实际应用大范围扩展,堪称是前者的“升级版”。

“‘天网工程’平台大多在公安系统,只有公安部门才能查看和调用视频,在案件侦查、治安防范方面作用比较突出。”该负责人介绍,“雪亮工程”则是让更多部门接入这一平台,根据各部门职能,开放查看视频权限。

据了解,不少地方将居民社区的公共监控视频接入“雪亮工程”,还对社区居民推出电视信号、微信公号应用,老百姓通过电视信号、微信实时查看自家小区的治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还可以“一键求助”、“一键举报”。

山东临沂市较早启动了该项尝试。有村民通过微信公号,投诉了自家楼下的井盖塌陷,很快收获反馈处理;也有居民在视频监控中发现小区楼栋异常聚集十几个陌生人,一键举报后帮助警方打掉一个传销窝点。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山东省政法委书记林海峰认为,从临沂的试点效果来看,“雪亮工程”在公共安全、治安维稳、民生服务等方面大有可为。

这一尝试,吸引了中央高层的目光。

去年,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山东调研,专门赴临沂了解“雪亮工程”运行情况,并要求中央综治办在全国范围内总结推广。

如何打破部门壁垒、将分散的数据信息资源汇聚起来,结合新科技和新技术,进而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是这一轮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掀起的技术革命,给政府部门带来的新命题。

孟建柱对此颇为关注,也颇有研究。他多次给政法、综治部门工作人员讲解大数据、人工智能,还要求各级政法、综治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大数据、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广泛聚合共享内外数据,最大限度发挥大数据效能。

发展潮流与云技术、人脸识别融合

南都记者关注到,顺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发展的潮流,此次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提出了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的新要求。

孟建柱就此解读说,在社会治理中,综治部门要“满腔热情”地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拥抱新技术;还要更注重“协同共治”,通过多部门联合、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在社会治理中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将问题和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雪亮工程”的实际应用,成为这一新思路最显性的一个样本。多地综治部门负责人向南都指出,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雪亮工程”未来将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杭州市政法委书记马晓晖告诉南都,杭州在G 20安保中,尝试在部分进入杭州高速道口的公共视频监控系统中加入人脸识别、大数据比对技术,以此精准地从车流人流中找出公安部门通缉的在逃人员,效率大幅提升。

江西赣州也对学校、幼儿园周边视频监控探头逐步加装“人脸识别”设备,对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现进行及时报警,以实现提前预防处置;

另外,安徽合肥还联合国内技术厂商,组建联合实验室,在推进以不同技术标准建设的异构平台融合以及三维成像、无人机3D建模等新技术、新功能方面取得进展。

“全覆盖、无盲区”的公共监控视频,会不会对公众的个人隐私带来影响?

负责规划凤凰县公共监控视频点设计的姚本忠认为“不会”,“视频监控点都是公共区域,我们也要遵守视频监控设置的规定,摄像头可监控范围必须与居民家有相应的距离。”他还向南都记者谈道,在授予相关部门接入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可查看权限时,也需要根据部门权限做出具体的区分,并要有相应的安全保密制度。

也有综治部门负责人认为,随着公共视频监控覆盖面的扩大、应用的增加,系统安全性、保密性的问题尤为重要,在建设过程中也有更多的制度和保障性措施配套。

[责任编辑:杨靓]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