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冲刺世界一流湾区 大湾区要在基本制度上下功夫


来源:经济杂志

从上世纪90年代的保税区,到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再到整合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最后到广东、天津、福建的扩区等,中国自主开放的平台和载体,每个阶段都呈现不同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的终极目标是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自贸试验区:披荆斩棘打头阵

从上世纪90年代的保税区,到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再到整合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最后到广东、天津、福建的扩区等,中国自主开放的平台和载体,每个阶段都呈现不同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2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东自贸试验区涵盖三片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广州南沙自贸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深圳前海蛇口自贸试验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珠海横琴自贸试验区),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2015年4月21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预示着,广东自贸试验区以依托横琴、前海、南沙三个粤港澳合作示范区,提供可以全面复制和推广的经验,便于日后在全省推广。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沐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沙片区的总面积为60平方公里,是广东自贸试验区中面积最大的片区,其中明珠湾起步区正在建设之中。南沙区未来的目标是高科技人才的聚集中心,与深圳、香港连在一起的金融中心,同时也是创新思路不断涌现的创新中心。目前南沙区综合交通枢纽还未完全建好。“现在从广州市区到南沙区还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南沙区要成为广州的‘城市副中心’,至少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实现。硬条件的实现,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据悉,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共28.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建设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和国际性枢纽港。近年来,借助香港的金融和资本市场,深圳在产业与金融相结合上探出路子,并培育出华为、腾讯等国内前沿的科技创新企业。

珠海横琴新区片区共28平方公里,建设成为文化教育开放先导区和国际商务服务休闲旅游基地,发挥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载体、新高地的作用。除了澳门大学横琴校区,横琴还专门设计了5平方公里的粤澳合作产业园。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林江认为,三个自贸区优势不同,首先要发生紧密联动,形成优势互补,强调错位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将实现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商务部研究院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崔卫杰建议,广东自贸试验区可以研究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争取尽可能把自贸试验区的改革试验任务在更大范围内同步实施,例如拓展在南沙新区、深圳和珠海同步实施,或者在广东省推广试验;二是研究设立以低税、境内关外为主要特征的自由经济区,例如对标英属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等自由经济区税赋标准,把企业综合税赋控制在10%左右,逐步实现人员、资金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如取消外汇管制、区内企业利润和资本可自由调拨回国等。

科技制造的新舞台

30多年斗转星移,粤港澳之间区域经济合作不曾中断。过往以利用外资和出口导向为主的对外开放,使粤港之间形成了“前店后厂”的产业分工模式和贸易模式。港商利用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以OEM模式(代工)为主,建工厂、设生产线。

“这就好比画一幅画,港企将第一个人和最后一个人画好以后,中间技术含量较低的部分交给内地的工厂画,还去压榨他们的利润。这不是一个健康的生态。”广州利好集团董事总经理梁戈对《经济》记者如是说。然而,经历了粗放型的对外开放之后,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中,我们更强调科技创新的元素。

8月23日,台风“天鸽”登陆广州南沙区,骤雨如豆,被狂风扫落的枝叶满地狼藉。记者从佛山赶往南沙区采访,因为台风的缘故,很多工厂都放假了,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科电子”)却是例外。

“最近国家发改委和相关部门正在南沙区调研大湾区的规划。”晶科电子董事长肖国伟博士向《经济》记者讲述故事之前笑道:“晶科电子在南沙区的发展,其实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成功的一个缩影。”

2003年,几位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授走出实验室,在香港科技园创办了一家LED芯片公司。2009年,在霍英东基金会的支持下,肖国伟带领团队选址广州南沙区建设LED产业基地并于2012年落成,至此开启了晶科电子规模性发展的时代。经过几年的发展,晶科电子已从创业最初的1500万元产值发展至今的近15亿产值。员工也从搬迁前的150多人,扩充至今超过1600人。“现在看来,当时选择将产业重心从香港迁到内地的决定是非常正确。”

“香港、澳门本身的市场很小,科技制造业企业需要面向一个国际化的大市场。我们有一部分采购和销售,以及资本融资是通过香港完成的。这本身也是粤港模式的一种体现。”肖国伟如是说。

“要发挥市场精神,让科学研究、技术转化与金融融合在一起。高校与市场脱节,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世界百强大学当中,粤港澳大湾区有4所学校入选,它们都在香港。杨沐指出:“大湾区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促成融合。通过市场机制,让孵化器、科技园、投资方、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创新融合起来,让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获得资金的支持,找到生产和发展的空间。”

香港广州创新及科技协会执行会长黄锦辉向《经济》记者建议,粤港两地政府加大“粤港科技合作资助计划”资金,特别开设“大湾区创新及科技资助基金”,专门支持9+2城市群成员之间的合作应用研发项目。

当前香港联交所正计划优化香港“创业板”的上市规则,使其更具灵活性,让创科企业更容易在港上市。黄锦辉建议,大湾区创科企业可善用香港“创业板”进行融资。国内外投资者亦可充分利用香港“创业板”发掘具有发展潜质的创业项目。

冲刺世界一流湾区

“虽然广东省的总量超过了其他湾区,但在人才水平、基础设施等方面,广东要超过其他湾区的人均水平,至少要10-20年才能实现。”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在基本制度上下功夫,而不是想着总量如何。“让湾区内的劳动力市场、要素市场在同一平台上运行,内部实现无缝对接,办理各类证件手续的简化,企业盖章数量缩减等,才是大湾区要下的真功夫。”

“过去几十年里,硅谷获得了美国联邦政府约136亿美元的投资,中国政府的投资不亚于此。政府采购、科技政策固然重要,但市场环境和市场条件等软实力更重要。”杨沐总结道。

 “大湾区特点是科技发展的领先地带,也是吸引人才的高地。”杨沐认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首先要做的是“筑巢引凤”,让高端人才及其家属感受到安全、舒适。而后要发挥高端人才的创新能力。政府和企业对人才的管理应该更加人性化。要让他们在第一时间获悉世界上的最新信息,鼓励他们与世界各地进行交流。还要营造创新文化的氛围。“所谓创新文化就要容忍失败,容忍跳槽,容忍竞争等。”同时,让不同学科的人才要相互交流、碰撞,相信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曹文炼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优势是有香港、澳门,可以通过它们,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香港、澳门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方面,已走在中国内地城市的前列,尤其是食品卫生管理、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公共交通服务等。

“过去我们强调经济方面,港澳发展略高于内地,现在应摆正心态。”杨沐建议,三方应互相取长补短、虚心求教,对提高整个湾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十分有益。

除了创新和开放,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还要绿色、均衡。曹文炼认为,一方面,广东省在生态上还面临着很多挑战,空气、土壤、水资源等距离优质生态圈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建设过程中要强调保护环境,绿色发展,完善宜居的生活圈。另一方面,虽然广东经济实力强劲,但粤东地区和粤北地区和沿海发展缓慢。广东附近的省份,如江西、海南、广西等与广东还有很大的差距。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下大力气带动周边谋发展。

借海扬帆奋者先

 “未来20年里,广东省有可能像上世纪90年代那样,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列,重现引领者的光辉。”今年4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杨沐认为,广东可利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利用大湾区建设的基础,在新时期再创一个新光辉。同时,广东也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近几年,上海、浙江、江苏的研发投入总量超过广东、香港、澳门。同时京津冀经济体和雄安新区的快速发展,竞争可谓异常激烈。

林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应着眼于各自拥有的优势,不能急于求成。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对中国其他区域发展都有着借鉴意义,例如规划中的雄安新区,同样在起步阶段,更需打好根基,完善好基础设施,让粤港澳三方老百姓感受到大湾区带来的便利生活。

“粤港澳大湾区能否重视并抓住中央给出的机会,时间会证明。然而,抓住好机会是要投入的,而不是向中央要条件。用创新精神抓住机遇,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杨沐发自肺腑地说。

[责任编辑:余佳娜]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