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大湾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来源:经济杂志

粤港澳——三个性格迥异、朝气蓬勃的“少年”,今后将要携手一起面对挑战、共同成长。那么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会带来哪些影响?未来又将如何发展?为此,《经济》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

大湾区:粤港澳大动作,大机遇

——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

粤港澳——三个性格迥异、朝气蓬勃的“少年”,今后将要携手一起面对挑战、共同成长。那么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会带来哪些影响?未来又将如何发展?为此,《经济》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

 《经济》:粤港澳合作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曹文炼: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合作至少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8年以后)主要是港澳如何帮助内地对外开放,通过设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招商引资,香港、澳门发挥了“引进来”的作用。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也是粤港合作的结果。

第二个阶段是在2000年内地企业“走出去”战略提出以后,同时粤港澳三方开始探索更深度的融合,特别是以珠海横琴新区和深圳前海新区的设立为标志。横琴和澳门跨地域的合作,比在内地设一个特区更进一步,一体化更为密切。这也发挥了香港、澳门的优势,帮助内地企业与国际接轨一个标志性的阶段。此后,我们在对外开放方面更有自信了。

第三个阶段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粤港澳三方积极研究如何更深入、全面地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且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在2015年4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首次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标志着粤港澳合作进入更高更全面的新阶段。

《经济》:国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契机是什么?

曹文炼:首先,这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相联系的,在过去两个阶段,粤港澳合作还达不到共建大湾区的条件。随着内地经济,特别是广东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湾区提出的时机已经成熟。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湾区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国际生产要素流动最自由、最充分、最开放的地区。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采取“9+2”城市群组合,区位优势突出、资源禀赋优异、交通路网密集、产业基础雄厚、金融产业发达。粤港澳大湾区以全国1%的土地面积,全国人口5%的数量,却创造出了全国经济12%的总量。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备打造世界一流湾区的条件,可以成为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经济》: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新的国家战略吗?

曹文炼:随着经济发展迈向新台阶,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提升到新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在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能够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支撑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内强腹地,外接东盟,东向海峡西岸经济区,西朝北部湾经济区,北为长江经济带,南面东南亚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崛起,不仅有利于加快广西、湖南、江西等地的产业梯度转移,而且形成面向东盟的海陆国际大通道,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枢纽。

很多人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三大战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外的又一大战略。我认为,正如雄安新区服务于京津冀一体化一样,粤港澳大湾区是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大湾区拥有香港、澳门两个国际化大都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经济》:您所提倡的“飞地经济”模式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哪些促进作用?

曹文炼: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在2013年落地珠海横琴岛,校内部分资源设施与澳门资源共享。举一反三,粤港澳大湾区资源丰富,建议采用“飞地经济”模式,不仅降低成本,而且有利于要素的自由流动,大湾区建设中会有新的拓展。

现在深圳等一线城市的社会成本很高,很多产业正在向东南亚国家转移。2017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了《关于“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我认为,原在深圳的产业可以转移到雷州半岛或广西、海南。一方面,企业可以“走出去”;另一方面,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优势产能的转移应首先关注国内的不发达地区。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有利于推进发展规划对接,增加政策供给,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释放政策红利。但要下好粤港澳大湾区这盘棋,除了向高手学习,每一步落子前还需慎重。

[责任编辑:余佳娜]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